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 173 章 地理歷史農業11 (第1/9頁)

南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東漢末年是寒冷氣候的開端,年平均氣溫第下降1c,糧食產量下降10。

氣候疊加戰爭讓華夏變得分裂、動盪不安,天災人禍下讓農業輕則減產歉收,重則顆粒無收形成饑荒。

在惡劣的大環境下,亂序世界不斷壓縮自耕農生存空間,讓民眾不得不依附閥士族、地方豪強,以及少數民族酋帥】

一席話說得天下心有慼慼,慶幸自己活在太平之下,還能安生過日子。

只有魏晉南北朝等君臣瘋狂自辯:“咱們過得沒那麼差,真的!”

天寒但天象總有晴天的時候,否則連續幾百年的無陽寒冷,他們早就滅族了好嗎?

神蹟你少汙衊咱們!咱們活得沒那麼辛苦!

廣大農奴:呵呵!

【北方門閥建塢堡抗敵,南方莊園地主廣修高牆,至於不能依附大家族的普通民眾、微小庶族只能裸行草食,流亡他鄉,一個慘字不道不盡他們的血淚。

到南北朝對立時,民眾生活更加慘烈,北朝好歹有均田制維繫自耕農利益。

南朝幾乎成了農奴社會,依附大家族的農人生死婚嫁皆不得自由。

這時期的依附者統稱為賤民,他們都是:佃客、僮客、部曲、奴客、廝養、奴婢、屯田土家、百工戶、雜戶、牧戶、牧子等等。

整個社會士庶良賤階級分明,各階跟各階玩,想要跨越階級難如登天】

徘徊在政治邊緣的寒門士子聞言大哭:他們早已記不清為入仕途受過多少磨難,如今年過半百而在野田無望面見天顏。

他們苦啊!他們不服,神仙在上,求指點他們一條生路!

【過量的依附者撐起農、林、牧、副、漁、工、商各方經濟,門閥豪族們能閒時築室種樹,逍遙自得;悠然然地池沼魚釣,靜觀秋月。

春稅有代耕,園有菜蔬供朝夕之食,莊中多餘之物則對外出售,坐收市井之利。

這時期是莊園經濟的巔峰期,用一句話概括就是: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

秦始皇皺眉,又回到西周分封制了?

後人沒說分封制,在他看來魏晉南北朝就是弱化版的分封制度。

甚至後世皇帝還不如周天子有權力,至少在西周時周天子對諸侯有絕對號召力,而魏晉皇帝有什麼?

哦,後人好像提過‘王與司馬共天下’?

誰敢分天下他殺誰!

秦始皇本能地厭惡莊園經濟,在他看來莊園經濟是國家蟲蟲,侵國家而肥自身,更重要的是竟敢侵染皇權,欲分天下,該殺!

天幕嘆口氣:【如動物演化那般,求生環境越艱難,農業技術就會被迫進化,相比秦漢,魏晉耕種技術已經有了完整體系:耕——耙——耱。

耕:牛耕

秦漢兩牛三人,魏晉時期進化到兩牛一人,犁式還是以一牛抬槓式。

東晉以後單手拉犁耕地漸普及,到南北朝時一牛

挽拉的犁耕方式成為主流】

雖然天幕沒點明,但李世民卻看得分明,魏晉的各種農業技術大多流傳於各地門閥世家,特別是各類大型引水灌溉器具,如龍骨車、水碓等等。

這些器具不是普通農人能承擔得起,他們全部身家湊在一起,夠得上的只有牛、驢、馬、騾子。

這還是在承平時才能買到的畜力,若換了天下動盪,百姓只有淪為屯田客或是門閥依附者。

想到他行軍作戰時見到的景象,李世民眼一紅嘆道:“昔年石崇為寵妾建金谷園,設清泉茂林,果竹百藥,金田十頃羊兩百口,又備娛目歡心之物,其耗費數百金方成。()”

他心下沉得難受,忍不住握拳嘆氣:莊內寵妾笑,莊外白骨枯,百姓苦也!

長孫無忌等人一時跟不上他的節奏,難道陛下想動崔、鄭等門閥世家?

【耙:用於碎土整地;

多用牛牽引長形耙條(像橫著的梳子)來回碎土,南北耙條形狀不同,北方耙採用人字形釘齒耙,南方用6齒耙,更適合水耕水耨。

其目的都是為了讓土塊變得細碎疏鬆,既可除去草木根茬,也能耙除苗間雜草,堪稱多用神器。

耱:用於磨碎土塊,平整土地。

在土地翻耕後,進一步把土地細碎平整,增強土地防旱保水能力,在播種後還能覆土掩蓋。

這套流程一直流傳到現在,三大步驟讓土地變得細熟,讓土地有上虛下實保的溼蓄水能力。

如果要深種

《秦皇漢武的認識》 第 173 章 地理歷史農業11(第1/9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