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1/4頁)
知恩報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與爸爸的相處中,我總結出了這樣一條真理,那就是:做得越多,挨的批評越多。例如,我看到爸爸經常會把報紙翻亂,於是便幫他把報紙訂了起來,沒想到爸爸卻怪我“多手”。
後來,我找到了一個避免挨批評的好辦法,那就是:少做事情,少在爸爸面前出現。
事情做得少了,出錯的機率自然會低;不在爸爸面前出現,爸爸根本就想不起來我,所以更不會挨批評。
這個男孩說出了很多孩子的心聲,因為生活中的大多數父親對兒子所持的養育態度都是消極的。但這種消極的養育態度卻很容易使男孩產生兩種不好的傾向:一是消極地應對生活,就像上面那個男孩所說的,怕做錯事情挨父親批評,所以就乾脆少做,或者根本就不去做;第二種傾向是逃避現實,為了避免挨父親的批評,他們會故意躲避父親,久而久之,這就會轉化成男孩的一種不敢面對現實、喜歡逃避現實的特點。
當然,每位做父親的都不希望自己的兒子會出現這些傾向,但要避免這些情況的發生,父親首先要了解兒子的心理需求。
大多數父親都會這樣說:“只要給孩子提供一個舒服的住所,給他足夠的錢花,他應該不會再有別的心理需求了。”
持有這種觀點的父親就大錯特錯了。男孩是講究“規則”的動物,他希望自己多與家庭規則的制定者——父親多接觸,在他們身上學習成為規則制定者的能力。
對此,一位心理學家對男孩的這種心理做了一次調查,被調查的大多數男孩都這樣表示:
我喜歡父親講他小時候的故事給我聽;
我想見父親的朋友;
我想知道父親是怎樣掙錢的;
我喜歡父親教我一些知識與技能,例如,如何釣魚、如何製作小東西、如何修理傢俱等;
……
由此可見,男孩對父親的要求不僅僅是錢和物,他們對父親有更深層次的心理要求,而且這些心理需求並不是用錢就可以滿足的。
因此,瞭解了這些,父親們就應該知道如何才能避免自己成為“消極型”的父親了。那就是:偶爾給孩子講講自己小時候的故事;帶他去見自己的朋友;帶他去自己的單位玩一玩,讓他知道自己是如何賺錢的……在這一過程中,不僅能夠增進男孩與父親之間的感情,更重要的是,這一過程滿足了男孩的心理需求,因為他正在與家庭規則的制定者——父親,學習那些規則制定者必備的能力。
方法四:良師益友型的父親→與男孩建立穩固而親密的關係
所謂良師益友型的父親,是指在與孩子相處時,父親能夠不斷變化自己的角色。有時,他像老師那樣為孩子指引道路;有時,他像朋友一樣與孩子玩耍……總之,在不同的情況下,他總是以合適的角色出現在孩子面前。
一位很成功的父親曾這樣說過:
都說男孩不善表達情感,他們心裡有事情不會輕易向我們說,但在很多時候,他們的心事會透過情緒表現出來。因此,我會根據兒子的情緒變化,不斷改變自己的角色。
養育男孩,父親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11)
例如,當兒子放學回家後很愉快地跟我打招呼時,我就知道他今天在學校過得很開心,於是,我就像他的朋友一樣跟他開笑,引導他把今天的快樂與我們一起分享;
但當他一聲不響地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我就能猜出,他要麼是遇到了麻煩事,要麼被老師批評了……在這種情況下,我一般都會以過來人的身份,引導他走出這種情緒的誤區;
……
這位父親就屬於很典型的良師益友型的父親。其實,良師益友型的父親並不一定很完美,但他們一般都很細心,對孩子的情感狀況和情緒的變化非常敏感。就像上面那位父親所說的,他只有透過判斷兒子的情緒,才能瞭解兒子的處境,進而才知道用何種角色去面對兒子。
雖說男孩不善表達自己的情感,但他們很注重家長對他們的關注程度,尤其是家庭規則制定者——父親對他的關注程度。
每個男孩都希望自己能成為“規則”的制定者,當然,在他們還沒有具備成為規則制定者的能力之前,他們希望自己與規則的制定者建立親密的關係,這不僅有利於他們學習經驗,而且有利於他們培養自信心。
一位成年男士曾這樣說過:
關於童年的記憶,最令我無法忘懷的是那些與父親在一起的畫面。
小時候,我覺得父親就是一個“神人”
《養育男孩圖片》 第1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