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1/4頁)
塵小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三波全球化浪潮(2)
●美元是否能夠或是否應該持續成為全球通用貨幣? 以前,世人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而現在,隨著歐元的出現和亞洲共同貨幣的討論,情況正在發生變化。美元作為全球貨幣的特殊地位,讓美國可以不受所有的金融規範,也讓其他國家有操縱貨幣的可能,這便是全球貨幣體系中一個重大的泰坦尼克式的缺陷。這種情況不能永遠持續下去。但何時並以何種方式來改變它,卻是一個現在無人關注的非常重要的問題。
●製造業真的很重要嗎?美國的製造業從20世紀80年代佔GDP的23%下滑至現在佔GDP的12。7%,歐洲和日本雖然也雙雙下滑,但幅度比美國小。傳統觀念認為,一國的經濟結構如何,它生產什麼,提供什麼樣的服務,並不特別重要,也不是政府政策的主題。按照這個觀點,工業與技術間的關聯性並不重要,技術的發展是獨立於製造業和生產的。然而,這個看法似乎不符合第三波全球化浪潮的實際。除此之外,美國必須處理平衡貿易赤字的問題,而貿易赤字多來自工業製品,然而,即使美元的價值為零,美國也未必有足夠的製造能力持續維持出口,最後達到平衡貿易赤字的目標。服務業的出口雖然能有把握地不斷增長,但卻不大可能完全將缺口填平。因此,美國若不發展製造業,則解決貿易赤字唯一的方法,就是大幅度削減消費。這就是問題的所在,你說製造業重要嗎?
●經濟學家曾經深信,高科技製造業和服務業適於在發達國家進行,而低價值的一成不變的工作則適於在發展中國家進行(見第九章)。然而事實卻是,中國正在興建中的和即將投入生產的半導體工廠比美國還要多,而全球的手機制造商也都已將大多數或者大量的研發工作移往中國。印度也不限於尋常的軟體開發工作,他們也進行尖端技術的研發。現在,服務業、X射線學、換心和換關節手術和藥物研究和開發,都經常外包給了印度去做。美國和歐洲的公司都強調指出,他們之所以將許多高科技業務轉到中國和印度去做,是因為這些業務在國內沒辦法做得那樣好。
●長期以來,人們以為製造業的工作崗位流失之後,服務業將提供有保障的高薪工作,以彌補製造業的損失。不過,這是國際網際網路發明之前和第三波全球化到來之前的看法。新走上市場經濟道路的30億大軍上線之後,這個觀點恐怕再也站不住腳了。
●有一種觀點認為,具有獨特創新能力的美國經濟,能夠從不斷的創新中永遠保持全球經濟的領導地位,如今這個觀點已經不攻自破了。美國在重要領域的研發經費持續縮減,科技的基礎裝置也在逐漸過時。其他國家正在造就越來越多的理工人才,而美國理工科的畢業生卻越來越少。更糟糕的是,具有領導地位的美國創投公司和科技部門,正迫不及待將研發工作和新興公司的開發轉往亞洲。
●工商管理碩士和美國的工商運營模式,對全球的工商界曾經具有重大的影響力。美國工商業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它的管理,得益於它重視股東權益而非利益關係人權益的做法。當然,也有許多美國企業的成功是得益於政府的支援和有利的環境。如今,環境的改變和有著截然不同的目標與宗旨的強大的非美國公司的崛起,要求具有一套全新的企業經營思維。
●西方的,特別是美國的工商企業領導人雖然不樂意自己的政府幹預他們的事務,但對外國政府卻經常刻意逢迎巴結,以求得到特殊的待遇。這種做法可能使他們受外國政府政策支配的程度比自家政府還要嚴重。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西方政府官員鄙視這一經濟戰略(政府幹預企業運營)的全部理念,這無異在鼓勵上述做法。所有這些思維在第三波全球化浪潮中,恐怕都行不通。
●公平競爭原則深受西方政治領導人的喜愛,他們動不動就將亞洲國家稱為貿易騙子,同時堅持認為西方國家的工人能夠在“公平競爭平臺”上與任何國家的工人競爭。但事實真相是:他們不能。擁有與中國或印度工人相同技能的發達國家的工人,除非願意接受與中國或印度工人同樣的工資,否則根本不能與之競爭,更何況競爭平臺將以獨特的方式向這兩個全球經濟巨人傾斜。他們擁有龐大的潛在市場、取之不盡的低價勞動力、大量高技能低工資的專業人才,以及政府所提供的各種投資獎勵,所有這些綜合在一起便形成了一種外資不可抗拒的綜合力量,它將不僅從第一世界吸引投資,也從其他發展中國家吸引投資。例如,中國可能成為墨西哥的一大憂慮。對墨西哥政府而言,唯一可行的做法是在教育上大量投資並提升工人的
《以前崛起的大國》 第4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