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36部分 (第1/4頁)

津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李白杜甫的詩蘇軾辛棄疾的詞,還能淡定自若的厚臉皮。

這邊聊了一會兒,便開了宴,瀚州靠海,這於家人的口味就與他們不盡相同,一桌子的菜基本上都是……海鮮類為主,不過幾味點心倒是很特別,寧博容特地問於晚問了食譜,於晚也就大大方方地給了,這不是那等獨家點心,在瀚州並不少見,但看她的熟悉程度,怕是做點心也是一把好手。

歸家之時,寧博容便笑道:“阿母,這於家姐姐當真不錯。”

崔氏也很滿意,“於家家風一直很是正派,家中那妾只得一女,早早便嫁了出去,如今這魯氏管家,也是分毫不亂。”

“回頭我寫封信與阿兄說一說吧。”

“提一提便也罷了,回頭我與你一道去一趟潞洲。”

“好!”

這年頭操持一場婚事可是不簡單,不過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崔氏並沒有什麼徵詢寧博裕意見的意思,寧博容卻細細給寧博裕寫了一封信,將於晚的人品相貌性格脾氣包括愛好都寫得清清楚楚,不兩日收到回信,上只有十分具寧博裕個人特色的幾個字——

“謹聽阿父阿母之命便好。”

……這人,還真是心寬得可以。

崔氏說要去潞洲,當然是要將寧博裕現在的住處好好收拾一下,若是要娶妻,自是要讓小夫妻二人在潞洲住的,讓寧盛同於珽透過氣之後,她這廂一邊忙著請媒去於家納彩,一邊開始準備起來。

在大梁,這要結次婚,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這輩子三個孩子都是討債一般,老大寧博聞不用說,當時他成親崔氏就頗有些不情不願,次子又是這般不順,幼女……別當她看不出來,這才是個真正的問題人物。

納彩過後,合了八字,說是寧博裕與於晚八字相合,所謂天作之合,反正寧博容對這方面也不大懂。

之後崔氏就開始忙碌著準備彩禮,因恰好要過年,這彩禮的準備過程就愈加顯得忙亂。

翻過年去,寧博容便十三歲了,寧博裕更是二十有四,崔氏更急著將他的婚事定下來。

正月初八是個好日子,寧博聞早早便到了翠華山,這納徵也就是送彩禮,理論上是要選擇親族中兩位有官位、有才貌的二郎作為“函使”和“副函使”去,過程更是十分講究,寧家去的二人,為首的自是官居從三品的寧博聞,另有副函使一名,乃是寧盛寫信自洛州趕來的寧家一位子侄,他只是個八品小官,但長得倒是玉樹臨風,寧家少有長得不好的孩子,這寧博華雖是寧盛四兄的庶子,可嫡母不慈,自小受寧盛接濟,這時寧盛邀他來,他自是不會推辭。

寧博容看著楠木盒子裡的《通婚書》,再瞧向那整抬的五色彩緞、數十匹錦帛、成堆的銅錢,甚至還有豬羊牲畜、米麵糧油、點心水果、乳酪油鹽、醬醋蔥姜……最讓她瞪大眼睛的是,還有一隻山裡獵來的黑熊和兩隻體型壯碩的山猞猁……也不知道這可憐的熊是從哪個冬眠的洞裡被活生生挖出來的。

說句實話,看到這些彩禮,她深深覺得以往看的古裝電視劇欺騙了她,這規模,根本就不可能包到那些個盒子裡去好麼,單單看那抬彩禮的壯漢就有幾十個,那是相當壯觀浩蕩,而且東西……也完全顛覆了她的認知。

反正,是不會有什麼金銀釵環寶石□□放在彩禮裡面的,只有那兩大堆的銅錢,實則也就五六百貫罷了。

不過東西種類之繁多,實在是寧博容從未見過。

可惜的是,這種正式時候,寧博容是不可能跟去看看究竟是怎樣的,直到天色擦黑,寧博聞帶著《答婚書》回來,便算是正式訂了婚了。

“日子定下了,因那於家□□的年紀也不小了,我家博裕更是年長,婚期便定在五月初六。”崔氏蹙著眉,照她的心思更早一些也是無妨,於家早就備下了於晚的嫁妝,但太匆忙總是不好。

年後天氣愈加寒冷,還未開春之前,對於北地將士而言卻是雪上加霜,劉湛去後陸陸續續給寧博容寫過幾封信,卻是聰明地寫給寧舜華,再買通了這位表妹轉交的,是以崔氏都不曾發現。

上一封信中,便真誠感謝過萬里書院在那幾年裡教他武學,否則,他在那前方卻也堅持不下來,雖不曾明確提及寧博容,但兩人心照不宣,這實則是在感謝寧博容。

直到開春,才算是有了轉機,兩場大捷隨著春|意傳到雲州,上下一片歡呼之聲。

楚王劉湛之名,這才正式進入大梁朝堂一眾官員的眼中。

而四月上,崔氏便帶著寧博容趕赴潞

《芝蘭繞砌座凝香讀音》 第36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