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五十四章 三朝要典 (第1/2頁)

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看看殿中無人出列奏事,文震孟看了看手中的笏板,一咬牙,走了出來,行至殿中央行禮如儀,然後說道:“臣翰林侍講、京營監軍御史文震孟有事啟奏。”朱大明點了點頭,示意他繼續說話。

文震孟於是說道:“臣請陛下毀禁《三朝要典》……”

《三朝要典》又稱《三大政紀》,是閹黨干將顧秉謙、馮銓、黃立極、魏廣微等人領銜編撰的一部“歷史決議”,主要是站在閹黨的立場上,針對萬曆後期、泰昌元年、天啟元年發生的“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所做的結論。主要內容是萬曆、泰昌、天啟三朝有關三大案的檔案資料,再加上一些符合閹黨意志的結論性按語而構成。

按語的內容可想而知,主要是將三大案的發生,歸罪於東林黨的幾位大佬級的人物,從而為閹黨鬥爭和打擊東林黨製造輿論,所以《三朝要典》的存廢,始終是明末黨爭的一個焦點。

如今以魏忠賢為核心的閹黨,已經倒臺,成了死老虎,作為東林黨人的文震孟,當然想要為自己的老師們平反正名,所以提出毀禁《三朝要典》,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對此,朱大明自然也是樂見的,倒不是說他對於東林黨人有多同情,而是他要重新利用三大案達到自己的目的,如果三大案已經有了不容置疑的歷史結論,那他還怎麼重啟梃擊案和紅丸案的調查呢?所以有人提出這個問題,他也感到很高興。

至於文震孟慷慨陳詞所說的東西,朱大明並沒聽進去多少,等到文震孟說完,朱大明看著李國鐠和孫承宗,問道:“閣臣以為如何?”

李國鐠對此當然沒有意見,如今他正在負責查辦閹黨、平反冤獄,所遇到的一個很大的障礙,就是《三朝要典》。這個問題即使文震孟今天不提,將來李國鐠自己也會提,所以他說:“臣以為文震孟所言有理,臣附議。”

孫承宗隨之說道:“臣附議。”然後文臣班列之中的幾乎所有人都躬身行禮說道:“臣等附議。”

如今閹黨大勢已去,皇帝的意思也很明顯,這個時候反對毀禁《三朝要典》,幾乎百分之百會被視為閹黨分子,所以沒人反對,就連從來不關心朝堂黨爭的勳貴武臣們也都一致附議了。

朱大明也沒再浪費時間,直接說道:“既然如此,那麼內閣就儘快傳旨天下,即日起毀禁《三朝要典》。”

文震孟第一次在皇極殿當堂奏事就一炮打響,一邊跪地謝恩,一邊也是激動萬分,但是這時他卻又突然聽見皇帝說道:“文震孟,你作為京營監軍御史,在朝堂上議論京營軍務乃是你的分內職責,今日卻越權上疏議論與本職無關政務,你可知罪?”

文震孟一下子愣住了,腦子飛快運轉,突然記起皇帝之前立下的幾條規矩,其中一條,就是非御史言官不準越權議論與本職無關之事務,想到這裡,他當即說道:“臣知罪,臣一時疏忽,以為監軍御史亦可作監察御史。請陛下恕罪。”

前幾日皇帝剛剛下旨褒獎過以他為首的十三位監軍御史,他相信皇帝不會因為這個就真的治他的罪。

朱大明看了看他,淡淡說道:“念在你第一次上殿議事,此次姑且饒過。下不為例,卿等慎之。”滿殿文武皆躬身說道:“陛下聖明,臣等遵旨。”

議定了毀禁《三朝要典》這個事情,場面一時又冷了下來,少了那些能言善辯愛出頭的御史言官,朝堂上果然是清淨了不少,看來以御史監軍也是一舉兩得啊。

看看暫時無人奏事,朱大明於是接著說道:“既然卿等無事可奏,朕就先說一件事。上個月,督察院御史瞿式耜上六不平疏言事,其中提到梃擊案、紅丸案,發不平之鳴。朕也命錦衣衛人等,前去捉拿當年兩案的當事人下獄,如今與梃擊案有關之劉光復、與紅丸案有關之崔文升、李可灼,皆以下北鎮撫司獄中。

“現下,朝議決定毀禁《三朝要典》,那麼這兩個案子,自然可視為懸而未決之疑案。李愛卿,朕看此三人可由北鎮撫司轉交給刑部、督察院、大理寺三法司會審,一定要查個水落石出。”

李國鐠與鞏永固皆躬身領旨。然後,朱大明繼續說道:“當然了,如今這三人已下獄中,倒也不必過於急切,等到魏忠賢逆案審定以後,再著手處理吧。”

李國鐠當然沒有意見。如今施鳯來的問題既然已經解決,那麼為其他身居高位的閹黨分子定罪,也就不存在障礙了,閹黨人員的名單,經過李國鐠、喬允升、李標、劉宗周等人的反覆商議,已經有了一稿,剩下的就是稟明皇帝,等到皇帝同意後即可擇機公佈了。

《日月當空名詞解釋》 第五十四章 三朝要典(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