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六十九章 百廢待舉 (第1/2頁)

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但是一旦開好了頭,後面的很多事情就變得容易多了。

崇禎皇帝剛剛登基的時候,大明朝的天下真的是千瘡百孔,他想做的事情也是千頭萬緒,即便是想要奮發有為,一時也不知道該如何下手去做。

好在經過了幾個月的閃轉騰挪,現在的朝廷大政總算是上了軌道,有了不小的起色。特別是人事安排上,該殺的殺,該用的用,如今內閣大臣、六部尚書也都很得力,需要他費盡心力去謀劃佈置的地方也少了許多。

李國鐠在歷史上並不出名,崇禎皇帝即位沒多久就遭到了彈劾,揹著閹黨的嫌疑辭官回家了,後來一度起復,但又很快罷官,惟一在歷史上留名的事情,就是他向崇禎皇帝推薦過韓鑛和孫承宗。

這一世,他推薦了孫承宗,目前還沒有向皇帝提起過韓鑛,而朱大明對韓鑛也沒有太深的印象,也不認為他是多有能力的名臣,有他也行,沒他也無所謂,所以自己也沒有提出要起復韓鑛這個問題。如今這幾個內閣大臣各管一攤,都在忙著皇帝交辦的事情,而皇帝本人卻很難得地輕鬆了下來。

孫承宗在改元大殿結束後的第二天,自然是趕回了通州坐鎮,如今雖然天氣寒冷,但是招募流民、編戶屯田的事情依然在進展進行之中。

從遼東、京畿、口外、山西、河南等地趕過來的流民仍然絡繹不絕。通州、昌平、良鄉、房山、涿州等京畿之地的皇莊和抄沒閹黨的田莊,都陸陸續續地分給了前來應募的流民。

募民屯墾的重點,也開始向更外圍的地方擴充套件,比如真定、保定、大名,這些地方雖然離京師越來越遠,但可以開墾的荒山荒地和抄沒的魏氏田莊卻面積更大。

尤其是保定府治下,魏忠賢一門五公侯的田莊,多數都集中在這個地區,十多萬頃的上好耕地,有的原本有佃戶,有的則是趕走了原來的佃戶還沒來得及重新耕種,而那些現有的和被趕走的佃戶,自然也都成了流民,需要在自己以前耕作過的土地上重新應募,然後登記戶籍,分配土地,成為新屯戶。

當然更多的還是前來應募的四方流民了。這些人什麼都沒有,但是他們吃得了一般人吃不了的苦頭,受得了一般人受不了的罪。

在孫承宗的主持下,李邦華、楊應乾、孫元化、茅元儀等人開展的以工代賑,吸引了大量年輕青壯,從京師東邊的遵化、通州,到京師西邊的房山、涿州,再到京師南邊的固安乃至保定,到處是熱火朝天的大工地。

對這些失去了土地和家園的飢餓流民們來說,只要有口飯吃,有鋪熱炕睡,根本不需要工錢,你讓他們幹什麼都成,他們別的沒有,就是有一把力氣,到了新立的屯子裡,只要稍稍一組織,馬上就能投入到各個工地上去。

楊應乾當年在遼東組織流民屯墾的經驗,總算是派上了用場,前來應募的災民、難民、流民等等已經突破了十萬人,但是所有的安排都是忙而不亂,緊張有序。

凍死的、病死的或者事故而死的人,每天都有那麼三五例,一些御史言官也是盯著不放,時不時地上書彈劾,但是如此多的流民聚集,也並沒有出現任何大的騷亂或者問題。

這也更印證了朱大明的一個看法,那就是老百姓只要有一口飯吃,就絕不會走上殺官造反這條路。如今大量的銀子流水一樣花出去,大批的糧食也從附近的州府購買運來,只要流民到了屯墾點,就不存在餓死的問題。只是各個甲、裡、莊的衛生條件比較差,來早一點的住上了原來田莊裡的房屋或者棚戶,來晚的多數住的都是地窩子,條件自然好不到哪裡去。而這個年代也沒有什麼太管用的藥物,只要生了病,加上天氣寒冷,就很難挺過去。所以,死的也多是一些老弱病殘,而這些人原本也很難熬得過這個冬天。

順天府尹楊鶴上任之後,對募民屯墾也是充滿了熱情,而他推行鼓勵屯墾的政令,也得到了皇帝的默許。因此,一個月不到,京師內外城的流民、乞丐都為之一空,整個京師也都清淨了不少,再也沒有成群結隊沿街行乞的流民了。

當然了,有的是自願前去應募的,那些來自遼東、口外的難民們,做夢都想著在關內擁有自己的一塊土地,若是能夠靠著耕田種地養活自己一家,誰有願意跪在大街上行乞、讓人鄙視呢。而有些習慣了行乞的,不願吃苦受累去屯田種地的流民,則是被順天府的衙役們綁了押送前去的。

還有一些地痞流氓、靠著坑蒙拐騙衛生的無業遊民,更是被劉文炳接掌的五城兵馬司直接綁了,送到遵化去挖礦鍊鐵,整個京師的治安也是飛速好轉。那些不

《日月當空名詞解釋》 第六十九章 百廢待舉(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