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七十五章 皆大歡喜 (第1/2頁)

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崇禎元年二月初二,寧遠,薊遼督師府衙門二堂之內,氣氛有些沉悶。

一向負責在京城之內傳旨的司禮監秉筆太監王之心,這一次難得地出了趟遠門,而且一出就是寧遠。

王之心自然比不上曹化淳、王承恩、方正化這些太監受皇帝的信重,但是與張彝憲、高起潛這些原來頗為受寵的人比起來,如今卻是要受重視的多了,地位也是急劇上升,基本上可以算得上是內廷的前幾號人物了。而原本排在他前面的幾個大太監,一個個都是重任在肩,根本離不開京師左近,所以這個差事就歸了他。

想起臨行前皇帝的交代,王之心還是激動不已,總算有了一種被皇帝信任,被託付大事的感覺。這趟差事有風險,可皇帝話裡話外的意思,好像是完成了這趟差事,回去以後就會給自己壓擔子,交付重任。

王之心當然知道南京守備太監空缺的事情,也知道張彝憲、高起潛這些人都在爭取。這可是個肥缺啊,南都的繁華可不是北京能比的,而且到了那裡,守備太監雖說與鎮守勳臣平起平坐,可中官畢竟更受信重,別看在京師自己還排不上號,但到了南都自己就是事實上的老大,想一想都覺得興奮啊。

從京師到寧遠城,近九百里路,天氣又冷,一路上也是遭了不少罪,可是一想到辦成差事以後回到京師,很有可能被派到南京作守備太監,渾身就充滿了力氣。

王之心千里迢迢到這裡來,當然是傳旨的,傳達的正是祖大壽調任大同鎮總兵,並配徵西將軍印的聖旨。

眼前領旨的人裡,有薊遼督師王之臣,遼東巡撫畢自肅,遼東鎮總兵滿桂,遼鎮監軍御史陳仁錫,以及薊遼督師府一眾官員。

王之心宣讀完聖旨,王之臣、畢自肅、滿桂等人口稱領旨,隨後堂內的氣氛就有點沉悶。

王之心問道:“王督師,渠家楨通虜欺君被斬,祖將軍升任大同總兵,皇上還賞了徵西將軍印,這可遼東鎮的喜事啊,咱家已經宣完聖旨,督師大人何故悶悶不樂?”

王之臣看了一眼畢自肅等人,然後說道:“遼鎮直面建虜,如今戰事頻仍,祖將軍世鎮遼東,驟然調任,左右皆恐錦州有失啊!”

這話說完,畢自肅也是看著王之心說道:“之前,遼鎮軍中欠餉已久,端賴祖將軍維持,錦州軍心始穩,如今陛下聖明,補發九邊欠餉,軍心方才大定,此事祖將軍調離,吾等皆擔心錦州軍中不穩。”

王之心表面上是如今內廷大璫中的彌勒佛,一副老好人樣子,見誰都是一副笑臉相迎,但這可不意味著王之心真的是個缺心眼的老好人。

聽了王之臣和畢自肅的話,王之心看了看滿桂,但滿桂面無表情,一言不發,然後王之心又看向監軍御史陳仁錫。

陳仁錫一拱手,說道:“督師大人,巡撫大人,兩位言之差矣!當今陛下英明天縱,遼東之事皆在陛下意料之中。督撫總兵之任免,皆在陛下一念之間。如今陛下與內閣、軍機處議定,聖旨已下,吾等臣子,唯有遵旨而行,何須議論來去?”

這時滿桂說道:“俺滿桂是個粗人,朝廷讓俺往東,俺絕不往西。再說遼東最不缺的就是好漢,俺看何可綱守錦州,也不會把錦州給丟了!”

王之心心裡想,看來臨行前皇上鄭重其事地把自己叫去說話,不是沒有目的的啊,遼東鎮的水的確是挺深的,但是你這裡水再深還能深得過皇上的算計去。

想到這裡,王之心說道:“咱家看滿帥和監軍陳大人所說十分有理。這天下畢竟是皇上說了算。若是王督師和畢撫院認為陛下的聖旨有不妥當處,或者另有內情,何不上書言明?”說到後來臉色逐漸陰沉了下來。

王之臣和畢自肅都是純粹的文臣,而且歷史證明,這兩個人還可以,沒有私心。

王之臣後來被袁崇煥取代,而畢自肅則因為寧遠駐軍譁變被折辱而自殺。

這兩人顯然與後來逐漸成長為一個利益集團的遼東將門世家,並沒有太深的勾連,要不然畢自肅至少不會因士兵鬧餉而自殺。所以,這兩人一聽王之心話裡有話,很快就表明了態度。

王之臣說道:“王公公見諒,吾等並非認為陛下旨意有何不當。陛下聖旨已下,吾等唯有遵旨而行,並無二話。”

畢自肅也說道:“吾等皆陛下之臣子,自當遵旨而行。”

話說到這裡,王之心臉上重新露出笑容,說道:“既如此,督師大人何不遣人速招祖將軍、何將軍前來議事?”王之心特意在“議事”兩個字上加了重音。

堂中諸人一聽,皆是一愣

《日月當空名詞解釋》 第七十五章 皆大歡喜(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