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九十七章 貢士名單 (第1/2頁)

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歷史的發展自然有其慣性,若是沒有如今這位崇禎皇帝之前所施加的那些影響,崇禎元年的會試估計依然會是平淡無奇,宋應星、夏允彝這樣的人依然要落第,更別說牛金星、李信等人。

當崇禎皇帝看到這份名單的時候,史可法、呂大器、王應華、李孟辰、王章這些青史留名的人物,依然在列,而且名列前茅。

與此同時,因為主考官的不同,歷史上崇禎元年的狀元劉若宰等前三甲,則排在了後面,而歷史上根本不在列的宋應星、宋應昇兄弟,也擠進四百名以內,包括牛金星也擠進了三百五十名,而李信、沈廷揚這樣文武雙全的人,卻依舊在五百名開外。

還有原本崇禎四年中進士的幾個歷史名人也赫然在列,比如吳偉業、張溥,還有崇禎十年才中進士的夏允彝,這次也在列,而且名次靠前。

對此,知曉歷史的崇禎皇帝當然暗自高興,畢竟這些人早點中進士,就能早點為己作用,而不是讓他們繼續讀書,白白浪費時間。尤其是張溥這個人,是東林黨後期的一個干將,正是因為自恃有才卻一直考不上進士,所以閒著沒事到處結社,搞了一個勢力錯綜複雜的復社,聚眾講學議論,針砭朝政得失,參與朝廷黨爭,在江南一帶名聲很大。

這樣的人早點拉進朝廷體制,然後安排個地方官讓他去做,估計他就沒那麼多時間和精力去幹那種結社講學、坐而論道、參與黨爭的事情了。

因此,崇禎皇帝對這個六百人的名單沒有做多大的變化,只是把史可法、夏允彝、吳偉業、張溥、宋應星、牛金星等人的名次,往前挪了一挪,然後把五百名以外的沈廷揚、李信,拉進了五百名以內,其他的一概未做調整。

這樣做當然會影響到原本在列的人,原來名次靠前的,現在名次靠後了,原本在榜上的,如今被沈廷揚、李信等人擠到榜外了。

但是對於這一點,徐光啟、李標都沒有說什麼,對三百名開外的那些人,他們並不是很在乎,因為如果按照朝廷的慣例來,這些人誰也上不了榜,如今既然按照皇帝的意思,增錄了二百名,那麼給誰不是給呢,都是招來給皇帝任用的,既然皇帝把你放到了五百名以外,那就是你的命。

崇禎皇帝自己對此倒是心裡有點愧疚,因此告訴徐光啟,他們進呈的六百人名單,雖然只錄取五百人,但是剩餘的一百人也要有所照顧,在舉人可以授官的職位上要給與優先的安排。徐光啟、李標二人自然是躬身領旨,口稱陛下聖明。

會試結束半個月後,崇禎元年恩科錄取的五百名貢士名單,終於出爐了。

四月十六日,辰時正,禮部新科貢士的黃榜,終於張貼了出來,貢院前街在沉寂了半個月之後,再次成為了人聲鼎沸的海洋。

史可法、李孟辰、牛金星、李信這幾個來京趕考的舉人,在貢院會試結束之後,很快就相互認識了,因為同是來自河南幾個州府,所以格外多了幾分同鄉之情。

如果當今的皇帝看到這幾個人能夠走在一起,一定會大吃一驚,史可法、李孟辰那絕對是大明朝的鐵桿忠臣,史可法不必說了,那是彪炳青史的忠臣楷模,即便是不太為人所知的李孟辰,在歷史上也以忠貞節烈而著稱。

史可法是河南開封府祥符人,出身世代官宦之家,而李孟辰是河南歸德府睢州人,其父李汝城沒什麼名氣,但是其叔父李汝華則是萬曆年間的為戶部尚書。

歷史上,李孟辰在崇禎元年中了進士,先是授官翰林院庶吉士,後來改為兵科給事中,再後來升為吏科左給事中,最後當到了通政使。

崇禎十五年,罷官在鄉閒住的李孟辰,被圍攻睢州的羅汝才所部抓獲,羅汝才親自勸降,但李孟辰堅決不降,最後絕食而死,其妻聞訊以後,也當即懸樑自盡。

而相比之下,牛金星當時卻是李自成大順政權的軍師和宰相,李信在改名為李巖以後,也成了大順軍的闖將。但是如今四人走在貢院前街上,卻如同親兄弟一樣。

史可法四人心裡焦慮著急,但還保持著舉人老爺的風度,表面上不急不躁,而李信的弟弟,陪同李信進京趕考的李侔,則沒有什麼顧忌,一看黃榜貼出,不顧前面有多少焦急觀看的舉人老爺,只管往前擠、往前鑽,一會兒功夫就沒了影兒,看得史可法等人直笑,而李信則是笑著嘆氣。四人看李侔已經擠了進去,乾脆就站在外圍等訊息。

只過了一會兒,四人就聽見李侔的大嗓門傳來驚喜的喊叫聲,雖然裡三層外三層隔著老遠,仍然能夠聽見李侔高喊的聲音:“哥哥高中了!哥哥高中了!”

《日月當空名詞解釋》 第九十七章 貢士名單(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