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八十四章 廣寧塞外 (第1/2頁)

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三月的塞北,仍然春寒料峭、冷風刺骨,但是山丘間的河流已經解凍,騎馬行在離河不遠的枯草地上,能夠隱約聽見嘩啦啦的水聲。

遼東鎮監軍御史陳仁錫,帶著錦州副總兵何可綱推薦給他的廣寧遊擊曹文詔,及其所部六百騎兵,還有自己新近招入麾下的兩位寧遠武進士王振遠、陳國威,一行六七百人,皆騎快馬往西南而行。

遠處傳來水聲的河流,就是一路逶迤東去,最終流入渤海的大淩河。

陳仁錫監軍遼東鎮以來,兩上密摺請旨,皆得皇帝恩准。先是將遼東鎮監軍太監、坐營中官紀用等一十八人人抓捕下獄,然後密摺請旨全部抄家斬首,單隻這一手就鎮住了整個遼東鎮。監軍太監紀用在滿桂、袁崇煥取得寧遠大捷的時候,也曾堅守在寧遠城,按理說不無微功,但如今懲辦閹黨餘孽是朝廷上下的共識,而且紀用等太監在趕走袁崇煥一事上,也扮演了不太光彩的角色,所以在遼東軍中非常不得軍心。

陳仁錫作為新的監軍御史,要想迅速獲得軍心,並立下威信,最好的辦法莫過於請旨除掉紀用等監軍太監了。若是放在過去,可能操作起來會很麻煩,而擱現在,只需人不知鬼不覺地給皇上上一道密摺請旨,然後拿到密旨之後,奉旨而行即可。

除了隨身帶來的錦衣衛人員,陳仁錫沒有私人,完全是當槍匹馬入寧遠,然後不出半個月,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除掉了寧遠城乃至遼東鎮最有權勢的監軍中官,不僅在軍中樹立了威信,而且在錦州、寧遠兩地的民間也被傳的神乎其神,許多有識之士紛紛來投,而寧遠武進士王振遠、陳國威就是其中的兩位非常傑出幹才。

歷史上,王振遠和陳國威這兩位武進士,是在崇禎二年的三月裡,投奔陳仁錫的,當時的陳仁錫奉命巡按遼東各邊,因為陳仁錫是天啟年間的探花,王振遠、陳國威等寧遠名士,紛紛慕名前來拜訪。其中王振遠、陳國威接著拜訪的機會,跟陳仁錫報告了東蒙古喀喇沁部已經投靠後金的訊息。

喀喇沁部就在寧遠城西北的邊牆之外,一旦喀喇沁投靠後金,不僅會對寧遠的左翼構成威脅,而且最重要的是,會直接對大明的京師防禦圈構成威脅。

因為喀喇沁部就位於薊州鎮和宣府鎮的正北方,後金軍隊若是喀喇沁部的地盤上直接透過,就能繞開錦州、寧遠、山海關這些重兵佈防的堅城,若是後金聯合東蒙古諸部,特別是喀喇沁,破邊而入、直攻京師,後果不堪設想。

王振遠、陳國威兩人,將這個情況告訴了陳仁錫,同時還建議陳仁錫先下手為強,趁錦州前線穩固之際,出兵喀喇沁,滅了投靠後金的喀喇沁臺吉布林哈圖,然後換一個親明的部落首領。

認真分析利害之後,陳仁錫對二人的想法非常認同,然後迅速報告給了當時的薊遼督師袁崇煥。可惜的是,陳仁錫等人的建議,並沒有得到袁崇煥的重視。而陳仁錫一介文官,手中無兵,此事最終不了了之。

袁崇煥對遼西外圍的東蒙古諸部不可謂不重視,每年都要給予錢糧賞賜,即便明知奈曼、敖漢、扎魯特等已經與後金勾勾搭搭了,也依舊不願放棄聯合東蒙諸部共抗後金的努力。

結果,崇禎二年的十月,黃臺吉帶領後金軍隊,到納裡特河河畔,也就是現在的西遼河上游,與東蒙諸部成功會盟,喀喇沁部臺吉布林哈圖在這次會盟以後,徹底投靠了後金。

早在天啟七年初的時候,東蒙古諸部之中的巴林、扎魯特、敖漢、奈曼等部,在科爾沁部的引薦下,就已經接受了後金汗黃臺吉的封賞和拉攏,暗中投靠了後金。

可以說在大明與滿清的歷史上,天啟七年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年份。這一年的正月,黃臺吉繼承了努爾哈赤的後金汗位,隨即東征朝鮮,從一月打到三月,不僅征服了朝鮮,而且搶掠到了大量的金銀糧草物資。三月從朝鮮撤軍之後,黃臺吉又揮師西進,攻打錦州和寧遠,從四月打到六月,這一次當然是一腳踢在了鋼板上,遭受了巨大損失,敗回瀋陽。

然而剛剛取得了寧錦大捷的袁崇煥,卻在論功行賞的過程中,不滿魏忠賢一黨的打壓,憤而辭官而去。就這樣,在袁崇煥的意氣用事之下,大明又失去了一個乘勝追擊、擴大戰果的機會。

而到了八月,天啟皇帝終於病逝,北京城的大明朝廷,從此陷入動盪不安之中,遼東發生的事情再也沒有人過問或者關心。

然而黃臺吉回到瀋陽的卻沒閒著,由於擔心在寧錦的失敗可能導致自己的汗位不穩,急需另一場勝仗的,把目光投向了東蒙古諸部的共主林丹汗身上。

《日月當空名詞解釋》 第八十四章 廣寧塞外(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