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濠鏡訊息 (第1/2頁)
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二月十五日的大朝會結束之後,皇帝在當日下午,又先召集了內閣閣臣在文化殿議事,聽取了三月底崇禎元年恩科會試的籌備安排,以及德陵工程的進展和各地災情賑濟的情況,當然了還有部分官員的任免建議,包括涉及福王、德王案子的調查審理等事宜。除了督促內閣六部加快進度以外,他也沒有別的什麼辦法。
與內閣議完事,皇帝又親自到武英殿,與軍機大臣和軍機處的參軍、參議們商議軍務。如今講武堂的校舍修造,在水泥混凝土燒製成功之後,由水泥混凝土做成的各種建築預製件,也陸續投入了使用,再加上天氣轉暖,土地解凍,各項工程的進度,陡然加快了很多。
但是即便是如此,要想在三月份期間就投入使用,仍然顯得準備不足,於是崇禎皇帝在孫承宗、茅元儀、孫元化等人的建議下,將講武堂開學的日期,往後推遲到了五月以後。
與此同時,涿州大營招募新軍的時間,也不得不往後推到了四月以後,因為一來涿州大營還沒有建成,二來三月春耕,是直隸周邊各處墾荒屯田的頭等大事,農忙時節,所有的精力都要投入到開墾耕種上面,特別是農事院的新型農作物,各類種子秧苗更是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分送運輸和指導種植,也要浪費大量的人力。所以徵募新軍的事情,只能等到三月份耕作季節過去以後,再行招募了。對此崇禎皇帝自然也只能同意。
武舉會試的事情,也在有條不紊的籌備之中,預計六七月份即可在京師舉行。
此外,派出去購買西洋火槍火炮的孫和鼎、孫和鬥兄弟,也給軍機處傳回了訊息。說是已經在壕鏡澳的葡萄牙人鑄炮廠,先行購買了一批火槍火炮,其中西洋新式火槍二百杆,每杆白銀一百兩,新式紅夷大炮二十門,每門大炮重達一千二百斤,需銀一千二百兩,共計花銀四萬四千兩。
而且在西洋傳教士羅如望的努力下,還高薪聘請了一批葡萄牙人為主的西洋炮手火槍手二百人,以及槍炮技師十人,每人每月報酬為白銀十兩,啟程前已預付每人二十兩,等等。
這批西洋槍炮手有兩個葡萄牙退役軍官,一個叫作高卡烏斯·特謝拉,另一個叫作安東尼奧·德·卡波,而這批西洋火槍手,多數都是參加過葡萄牙獨立戰爭的退役士兵。
如今遠在西歐的葡萄牙與西班牙達成了妥協,葡萄牙的獨立戰爭也進入了相對低潮的時期,所以大量的退役士兵紛紛前往東方尋找發財致富的機會。
孫氏兄弟從壕鏡澳的葡萄牙槍炮鑄造廠聘請來的工匠技師之中,還有一個會講漢語的槍炮技師,名字叫作喬·羅德里格斯,因為在壕鏡澳居住時間最久,因此會講中文,與雙方溝通交流都沒有問題,所以很快成為了這批人的領隊和雙方的通譯。
如今,孫和鼎已經帶領部分錦衣衛人員,先期護送著已購的西洋火槍火炮,以及高卡烏斯·特謝拉、安東尼奧·德·卡波、喬·羅德里格斯等西洋槍炮手、槍炮技師,正水陸兼程北上。
孫和鬥在剩餘錦衣衛人員保護下,則繼續跟羅如望一起,留在壕鏡澳,等待另一批西洋火槍火炮交貨,並趁機參觀葡萄牙人設在壕鏡澳的幾個鑄炮廠,希望能夠了解掌握西洋火炮鑄造的工藝技巧。
如今這位來自後世的崇禎皇帝當然知道,從十六世紀末期開始,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荷蘭人等西歐國家,已經進入殖民主義的瘋狂擴張時代,在南美洲和東南亞佔領了廣大的殖民地,如今正徘徊遊弋在南中國海的周邊。
這期間,為了與西班牙、荷蘭爭奪殖民地,實力較弱的葡萄牙,在佔領了澳門以後,就地設立了幾個槍炮廠,用來解決前來東方殖民的槍炮供給問題,到了十七世紀二十年代的時候,葡萄牙人設在澳門的鑄造廠已經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好的鑄造廠之一,在東亞、東南亞更是首屈一指。
但是崇禎皇帝也知道,這個時代的火炮鑄造十分困難,即使是在歐洲本土,採取的辦法也仍然是泥範鑄炮法。
因為鐵範鑄炮法是十九世紀中葉中國人的發明,當時正值鴉片戰爭爆發,英軍戰艦沿著東南沿海一路攻擊北上。沿海各地隨之就需要建立大量的海岸炮臺,因此也就急需各種火炮,而當時的泥範鑄炮法,一個泥範只能用一次,且泥範的製作特別費時費力。當時在浙江槍炮局監督鑄炮的官員龔振麟,在上官的一再催逼之下,突發奇想,試用鐵範鑄炮成功,並寫下《鐵模鑄砲圖說》一書,從此一副鐵範可以無限次的使用,大大加快了鑄炮的速度。也正是直到鐵範鑄炮法問世之後,全世界的火炮鑄造成本,才大幅度降低下來。
《日月當空名詞解釋》 第八十二章 濠鏡訊息(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