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部分 (第1/4頁)
貓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那些牛錄,這次可不再是那些漢軍降兵冒充的了。從這裡也看得出,建奴對東江軍的忌憚。
兵力雖然不算少,但對於東江軍而已。這些後金軍不過是自保有餘,進攻不足。唐繼光批閱了一句,適當防備,就略過。…;
後面是張盤對於一些新兵處置的請示。這五萬新兵並非全都是漢人組成的。其中有約莫兩千人的蒙古人。
當初袁應泰招撫受災的蒙古人,組成了一支萬人大軍。雖然最後這些蒙古人成了沈遼大戰失敗的最大原因。卻並非所有蒙古人都是那麼無情無義的,畢竟人心都是肉長的。也有部分人感覺明朝的恩德,不願意投降建奴。
再加上王化貞那裡認為蒙古人不可信,沒有接納他們,有部分回了蒙古去,少部分不願意回蒙古,又不信任明朝,就投靠女真人。但這些感恩的蒙古人,卻大部分都都便宜了唐繼光。他們轉到東江鎮投軍,唐繼光當初也並沒有拒絕,也沒有對他們歧視。
只是當時人數並不多,不過是一百幾十騎。但現在情況不同了!兩千多人啊!還是騎兵呢!放在缺少騎兵的明軍當中,可是一支讓人眼饞的部曲。
唐繼光自然也捨不得放棄了,想了想,在這文書上寫道:毋因噎而廢食,但也不可掉以輕心,調之平壤,派細作於其中觀察其中可否藏有建奴奸細。
又拿出另外一份文書,這份是王一寧送來的。稟報目前逃竄到東江鎮的流民人數,合男女三十七萬三千餘口,牛羊馬匹一萬一千多頭。
這些百姓大部分都沒有錢了,有錢的早就坐船逃難到山東。最重要的是耕地,也可以稱之為工作。如果按照平均每人三十畝地勉強溫飽來計算,安置這些難民就需要一千一百一十九萬畝地。現在東江鎮那裡可能有如此多土地呢!
也幸虧在朝鮮那裡繳獲了不少糧秣,要不然東江鎮早就焦頭爛額了。不過即使如此,唐繼光也有些頭疼,連忙問倉吏。“現在糧倉中糧秣共計有多少啊?”
倉吏連忙翻出賬本,快速的翻了幾頁,站起來稟報道:“回稟軍門的話,共計有六十七萬八千二百三十一石有奇。”
唐繼光心想道:難民不比士兵,每天可以吃少一點,不過也不能夠讓他們白吃,可以讓他們修建道路、伐木、開礦換取糧食。那按照每人一個月吃四鬥(士兵五斗)計算,三十七萬三千多人就是十四萬九千二百石,不過運送糧食會有一些消耗,如此一個月大概要用上十五萬石……
想到這裡,唐繼光因為繳獲了朝鮮五十萬石糧秣而開朗的心情,登時開朗不起來了。之前還感覺這幾十萬石糧食很禁花銷,現在看來是沒有遇到問題的時候!自己這些糧食不用來支付士兵,也就夠用四個半月而已!
仔細想了想,似乎不行啊!以工換糧想法是好,但糧秣熬不住啊!
嗯,到了十月也差不多下雪,那個時候修建道路也麻煩!先讓他們修路一個月。冬天的時候每人給予一斗米過日子,再發放斧頭讓他們上山伐木燒炭,既可以為自己取暖,也可以賣炭換錢,緊湊一些,難民都可以熬過這個冬天。
雖然可能會死人,但這也是難免的了。唐繼光也不是拯救天下蒼生聖人,也沒有這個能力。熬到二月開春,唐繼光準備讓他們到宣州、平壤那裡開墾好了,兩地因為戰爭走了不少人。不少地雖然是荒地,但前身都是田地,不過是荒廢了兩三年時間而已,還保留一定的基礎在那裡,開墾田地收成不會減產太多。
特別是宣州,因為當初是擄掠,現在城外都成了荒野。不用怕難民和朝鮮原住民發生衝突,這事情處理起來不是一般的麻煩。平壤人雖然多一些。但湊合一下還可以的。…;
到了三月份,信風轉為南方,可以讓南方那裡的糧食海運過來了,湊合一下。應該可以熬到秋收。那個時候就可以安心了,要不然幾十萬人餓極了,那可不是一般的大麻煩,揭竿起義也不奇怪。
不過從南方那裡運來糧食,也要有買糧食的錢啊!還有運糧的錢!雖然說船是唐繼光的。但也要成本,水手吃飯、月薪,維護海船的費用等等。
想到這裡,唐繼光一邊批示文書。一邊對下面問道:“造船廠可運轉起來?”
“已經運轉起來,昨天下官才看到運送了一批大木進去!打造什麼船就不太清楚了。”一名書吏邀功般的說道。
唐繼光點下頭。從邊上拿起烏紗帽,對一眾幕僚吩咐道:“本官出去一下。重要的,本官都已經處理了!其他的該簽名本官都搞定了,還有批閱,你們按上面的去辦!”
“是
《明末做海盜的小說》 第172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