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00章 蔡邕心志馬超動容 (第1/2頁)

隨風扶搖九萬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馬超與盧婉進行了長時間的交談,而後兩人極其不捨地分開了。一路上,馬超想著師父帶皇帝離開的目的是什麼,一邊絞盡腦汁地思索著到底該如何向董卓去開口提出返回西涼的事情,該運用什麼樣的話語去說服董卓,一邊又不停地回想著盧婉所說的蔡文姬出嫁這件事,他的內心猶如一團亂麻,各種繁雜的思緒在腦海中翻湧交織。他騎著馬,就這樣神思不屬地走著,不知不覺間竟然來到了蔡邕的府邸前。

馬超心想既然已經來到了這裡,索性就進去看一看蔡師吧,畢竟自從來到洛陽這幾日,連續經歷了多場戰鬥,都還一直沒有時間前來拜訪蔡師。一來呢,他是想詢問一下蔡邕師父為何會選擇帶天子離開京城,二來呢,對於如何說服董卓讓自己返回西涼的看法和建議,最後也是想要打聽一下文姬出嫁後的具體情況。

蔡邕聽到馬超求見的訊息後,心中滿是激動之情,連忙快步走了出來,親自將馬超迎進了府內。馬超極其恭敬地向蔡邕行了一個禮,蔡邕則急忙地將馬超扶起,隨後兩人便展開了深入的交談。

他們先是就盧植護送皇帝出逃這件事表達了各自的看法,馬超對於其中的緣由有些不太理解,蔡邕便耐心而細緻地向他解釋起京城局勢的複雜之處,其中包括從馬超返回西涼之後,何進與十常侍之間是如何激烈爭鬥的,十常侍又是怎樣精心設計殺死何進的,接著扶持何進的世家勢力又是如何成功剿滅十常侍的,還有後來董卓的董氏宗族又是如何巧妙地渾水摸魚,趁亂獲取並掌握了重要權力。而也許盧植正是基於這樣一種複雜的考量,認為董氏早就有另立皇帝的心思,而盧植在朝堂之上備受排擠,無法接觸到兵權,也沒有什麼話語權,或許正是出於這方面的考慮,他才萌生出護送皇帝離開京城的想法吧。

馬超至此才終於解開了心中的疑惑,清楚地明白了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

馬超再次與蔡邕談論起當前朝中局勢,蔡邕忍不住嘆息,漢室江山已風雨飄搖,這般權臣另立皇帝的行為,只會讓漢室江山所面臨的威脅逐步減弱。馬超也深表認同,畢竟他曾跟隨盧植學習,盧植始終教導他要忠君愛國,他也將此銘記於心,可如今的局面實在是他不願見到的。

蔡邕忍不住對馬超說:“孟起,你年紀輕輕就戰功卓著,威震西涼,如今這種局面有沒有辦法改變一下呢?”蔡邕明知這有點為難馬超,但還是說了出來。馬超回應道:“蔡公,我多次向董公進諫,無奈董公心意已決,我心中實在不忍看到這種局面。但你說的這種情況,我又能有什麼辦法呢?董公對我馬家有救命之恩,又在我微末之時提拔了我,我怎能與董公背道而馳呢?”蔡邕說:“糊塗。天下大義是為公,私人感情是為私,怎能因私而廢公?”馬超默然不語。過了好一會兒,馬超才說:“我也看不慣董公如今的僭越跋扈行為,所以準備回到西涼,保衛邊疆,等待時局明朗。”馬超說這話時,也是滿心沉痛。蔡邕憤怒的說道:“大丈夫處世,應當以家國為己任,豈能遇到事就逃避。沒想到你馬孟起年紀輕輕,竟有如此懦夫行為,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才是我們這輩人該做的。”

馬超滿臉羞愧,然而這件事實在是太讓馬超為難了,暫且不說西涼本就是董卓的基本盤,馬超也在董卓手下任職,就說如今加上幷州軍團和西涼大軍,又豈是馬超能夠抗衡的呢?但馬超又對盧植、蔡邕等先生極其佩服,對他們明知不可為卻還為之,為了國家甘願拋頭顱、灑熱血的行為既敬重又愛戴。

盧植緩和了一下情緒,又說道:“孟起,朝中大事也不是你一個還未到弱冠之年的少年應該承擔的,我剛才也有點過於激動了。希望你心中能夠一直存有忠君愛國的思想,如今此局面我們這輩人改變不了,最後為其而死罷了,但你還年輕,無論如何也要儲存這個思想,未來還要靠你們啊。”

二人又談論了一會兒朝局後,馬超終究還是忍不住地問道關於蔡文姬出嫁的事。

蔡邕此時的面色略顯不滿,帶著些許責備之意說道:“孟起啊,如今可是國家危難之際,你怎麼卻只顧著兒女私情呢?”馬超一時喏喏地不知該如何回應。

蔡邕輕嘆了口氣後又接著說道:“罷了,既然你問起,那我便與你講一講吧。文姬本來就與衛氏有婚約在身,而此時洛陽局勢動盪不安,雖說文姬年齡尚小就這般匆匆地嫁過去,但我已然做好了捨身殉國的準備,如果不能讓文姬有個安穩的歸宿,那以後她又該如何自處呢?那衛氏也是河東的名門望族,想必肯定不會虧待她的。”

馬超聽後趕忙說道:“可曾問過文姬她自己的

《東漢和三國有什麼區別》 第100章 蔡邕心志馬超動容(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