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1/4頁)
垃圾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重慶等地都有比較大的袍哥會。但組織形勢比較鬆散,以各水碼頭自成一家。
比如瀘州的袍哥到成都去了,就要拜見當地的袍哥大爺,叫做“拜碼頭”,拜過碼頭的外地袍哥,由當地袍哥負責食宿,離開時贈以路費。這叫做“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若是熟悉袍哥禮儀切口,甚至可以“千里不帶柴和米,萬里不帶點燈油”,身無分文,可行五湖四海。
袍哥在清朝末年得到大發展,民國時期因為“反清”失去了意義,變得無事可做,失去了政治理想,組織也就變得鬆散,於是逐漸氾濫到無以復加的程度,對於加入者也不再象以前那樣嚴格,龍蛇混雜,因而漸漸變質,逐漸變成了與貪官汙吏互相勾結欺壓百姓、魚肉鄉里的封建道門組織。
土匪們也時常混跡於其中,或者公然打著“袍哥”的旗號行事,便又有“清水”袍哥和“渾水”袍哥之分。
“清水”袍哥是正宗的袍哥;渾水袍哥其實也就是川人常說的“棒老二”或“棒客”,就是拿著“棒棒”劫人錢財而組織性不強的土匪和強盜。
比如把馬大麻子趕走的土匪陳德三便自稱“袍哥”,不過是這“渾水”二字是要悄悄抹去的。最初的“棒老二”確實很多都拿著一根“棒棒”,這可不是重慶碼頭的“棒棒軍”手中的“棒棒”,“棒老二”手中的傢伙是要人命的。但隨著槍械的流行,棒老二們後來也換上“漢陽造”“德國造”之類的新式武器,雖然不拿“棒棒”了,但大凡打家劫舍之徒,仍然被人們稱為“棒老二”。
(注:渾水袍哥在不同地方有“棒客”、“刀客”、“嘓匪”、“棒老二”、“大棒老二”等等諢名,以“棒客”和“棒老二”最為常見。本書一律以“棒老二”或“棒客”稱之,讀者請務須注意。)
袍哥在民國時期氾濫,到後期“清水”袍哥和“渾水”袍哥已經混淆不清,更為突出的特點表現在袍哥和軍政商等各界建立千絲萬縷的聯絡,因而得以長盛不衰。
據說在三四十年代,光在川軍中就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人參加過“袍哥”。個別隊伍裡更是清一色的袍哥,部隊上下以“哥子”“老弟”相稱,被人戲稱為“袍哥軍”。
軍閥內戰時,袍哥也是其中的主要力量,“袍哥軍”的戰鬥力普遍較強。袍哥勢力的取向決定著各大軍閥的成敗。
這時的袍哥,與後來香港影片中常見的的“黑社會”組織如出一轍。不過對江湖上的一些禮節和道義,還是很看重的。
比如要入袍哥的條件,三教九流均可加入,但須“身家清、己事明”,其餘則“不擇巾巾片片”。其成員號稱“上齊紅頂子(有官職的人),下齊討口子(要飯的叫花子)”。
但實際上由於袍哥宣揚“忠孝節義”、“五倫八德”,反對“姦盜邪淫”。因此,最初凡偷盜扒竊、衙役、娼妓、鴇母、吹鼓手、跟班、看門、燒水、煙、修腳、擦背、男旦、男妓、演宮娥、綵女、么姑、妻子偷人、母親再嫁等都被認為是下九流的下賤之人,不準參加:“要想加入不能夠,除非二世把胎投”。後來由於袍哥氾濫,這些限制也就不那麼嚴格了。
而剃頭匠曾受清王朝指使強迫漢人剃髮,裁縫曾為清政府強制給漢人縫製象徵奴隸的馬蹄袖衣服,更是受到歧視,也不能參加。
而搶人劫貨的土匪、流氓之類反而歡迎入夥,並允許搶皇糧,劫富官和為富不仁者,大凡是被認為不忠不義之人,都是不能加入哥老會的。此外婦女一直到清末才被允許參加哥老會。
解放前重慶曾曾因放映一部電影,被認為電影裡有侮辱理髮業的內容,而引發小商販們全體罷市,聚眾搗毀影院、燒影片,逼使停映的事件。
理髮匠們要求參加袍哥卻不被袍哥公口允許,雙方差點發生大械鬥。後來袍哥方面的龍頭大爺出面作出讓步,允許從事理髮業的人參加袍哥才算了事。
袍哥中有很多是大奸大惡之人,也有不少俠義之士。概因其宗旨本是“反清復明”,又提倡“仁義禮智信”,具有積極的正面意義,因此雖然龍蛇混雜,泥沙俱下,但瑕不掩瑜,總有正氣凜然的俠義之士。
袍哥在歷史上對四川的諸多方面都有過重大的影響,辛亥革命的成功就與袍哥等幫會有直接關係,孫中山先生當年正是加入了洪門之後,才得以藉助其力量實現了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目標。
袍哥因為產生於四川,因此也打上了鮮明的四川烙印,其行為方式與習俗與四川本地風俗相互影響,形成了獨特的袍哥文化,其影響之廣之深,至今依然清晰可見。
《神秘的鬼》 第10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