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 (第1/4頁)
賴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做過保安處收發,建國後任中南海攝影師,拍攝大量中共領袖的照片。
無論中社部還是保安處,這些訓練班的學員,往往比他們的上級文化高,許多還比老幹部升遷快。提拔最快的外來知識分子是鄒優瑜(鄒瑜),這個廣西學生當保安處的秘書科長時才18歲,從籍貫從資歷都找不到優勢,就是重視文化。郝蘇也屬於外來知識分子,1939年1月參加七里鋪訓練班的時候,陳昌奉這樣的長征紅軍幹部已經是警察隊指導員。7年之後,郝蘇任延安市公安局長,陳昌奉還是一個派出所長。如此重用知識分子,那些身經百戰的老紅軍就沒有意見?
第三章 三八式:步槍、幹部、中社部
隱蔽戰線的“黃埔軍校”(4)
國民黨的特務機關,內部的傾軋相當厲害。軍統內部,就重用蔣介石的同鄉浙江人,浙江人之中戴笠最親信的又是小同鄉“江山派”。這種建立在個人關係之上的特工組織,由於高度的親密而非常鞏固,但是一旦遇到人事更替,就會分崩離析。戴笠墜機死後,可能的繼任者立即展開激烈爭奪,最後雖由戴笠的同鄉毛人鳳接班,卻也江河日下。
共產黨這邊,情報、保衛機關也有人事問題。特科多為大革命時期的白區幹部,保衛局
多為工人出身的紅軍幹部,抗日戰爭又大量吸收外來知識分子幹部,還有大批當地農民幹部,這幾類幹部能否團結共事?
作者就此詢問當時邊保的幹部科長,郭步嶽說:中央當時重視使用知識分子,保安處的周興等領導也重視提拔知識分子幹部。我們幹部部門非但不會歧視這些知識分子幹部,反而更加重視提拔使用他們。
趙蒼璧夫婦都是陝北紅軍。丈夫在邊保當領導,惠玉秀就在機關附近種菜養豬貼補家用。邵炎、郝蘇等城鎮來的知識青年,沒事就到惠玉秀的菜園討瓜吃,臨走還抓上一把瓜子,誰也沒把誰當外人。
作者寫東西偏好追蹤真相,哪怕是不受歡迎的真相。採訪邊保老幹部的時候,總是追問人家,邊保內部有什麼矛盾?
青年知識分子當時是小字輩,怕是沒有資格鬧矛盾,那麼大幹部之間的關係呢?工作矛盾不好說,生活習慣呢?
就說吃飯。當時的延安分為大、中、小灶,處長周興當然是吃小灶,可夫人楊玉英就得帶著孩子去吃大灶。布魯只是中層幹部,卻有自己的炊事員,而且愛吃大米。延安見不到咖啡,這個南洋華僑就把饅頭烤焦磨面,自制苦咖啡。譚政文也是南方人,卻吃不到大米,雖然副處長級別也高,譚政文卻寧願辣子鹽巴小米飯,這個紅軍幹部鄙夷講究的生活。趙蒼璧吃的小灶是自傢伙食,妻子惠玉秀就在保安處附近開荒種菜,省下糧食捎回貧窮的老家。就是這樣,趙蒼璧的爺爺還餓死了。①
經歷與個性差異都大的領導幹部之間,互不服氣的事情屢屢發生。長征老幹部周興脾氣很大,時常嚴詞斥責。白區來的布魯公開揚言,保安處要不是有自己,破案根本不行!陝北幹部李甫山和長征幹部葉運高吵架,周興都勸不住!
一個單位能否搞好團結的關鍵在於一把手。邊保處長身邊,有譚政文、杜理卿、劉海濱這樣的長征老幹部,有白棟才、劉子義、郭步嶽等老資格陝北當地幹部;有布魯這樣的白區地下工作幹部,周興能夠壓住臺也不容易呢。人們說,周興原則性強,也主觀,挺愛訓人。人們又說,周興胸懷坦蕩,訓完就算了。人們說,周興對於白區老幹部和知識分子幹部很是看重。對周興意見最大的,好像倒是一起長征過來的陳復生等紅軍幹部。
李啟明其人,既是知識分子,又是白區幹部,還當過紅軍,也算當地幹部,幾類人的身份都有,正是作者追蹤內情的物件。李啟明坦率地回答:那時候爭吵不算什麼,周興那人主觀愛訓人,我就頂過他。作者追問怎麼頂?李啟明笑了:周興罵我,我就打了他一拳。秘書打處長?這種事情如果發生在如今的公安部門會有什麼後果?反正當時李啟明是沒捱整,而且提升比別人快。
能夠重視人才,團結人才,看來也是中共情報、保衛工作能夠戰勝對手的重要原因之一。
外來幹部來自全國各地,南到兩廣,北到東北,東到海隅,全國到處都有人來,這就立即改變中共早期幹部集中於幾個省份的格局,便於向各地開展工作。中共幹部本來在品質和意志上遠超國民黨,只是文化程度偏低,有了這批知識分子,國民黨在人才方面一點兒優勢也沒有了,而共產黨方面則是如虎添翼!
尚未掌握全國政權的共產黨,尚未具備開辦正式學校的
《中國秘密武器大全》 第16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