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116玉龍布雨 (第1/2頁)

笙簫默sxm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詩曰:

蒼天託命敢忘憂,不訴皇天何處求。終歲勤勞存百畝,萬家康樂幸三秋。慣聞祝以豚肩切,試問佔符豕蹢不。自嘆天和難感召,街頭羅拜淚長流。

一晃十幾年過去,金鳳一人帶著孩子,風裡來雨裡去,吃盡了千辛萬苦。嚐盡了人生百態,雖然粗衣麻布吃糠咽菜,苦在身上,卻喜在心裡,終於憑一己之力把玉龍撫養長大,想到就要苦盡甜來。每每夢裡金鳳都忍不住笑醒。

可不巧的是,就在這一年大災降下,種子剛剛播下就遇到了百年不遇的大旱災。

民遭亢旱,天無點雨,禾苗枯黃,牛羊渴死,子民焦心;懇求龍來,降雨救民。

這是一個乾旱的夏天。從前湍急的河流都已經變成了淺灘,每天夜裡,沉悶的暑熱就從山崗上吹到村子裡來,風把草的香味吹散到空中。牧場上的幹蓬蒿都燒起來了,灰濛濛的天空像一條看不見的帳幕一樣遮住了大地。一到夜間,天空上就佈滿了黑雲,雷聲乾燥地隆隆地響著【晴天的雷叫旱雷】,但是一個雨點也沒有落到被熱氣蒸燒著的大地上來。

一輪烈日照勉西,舉頭望天雨無期。三月下了一扁指,此後沒見雨一滴。

黎庶百姓、大小人家,人人心急如焚,家家沐浴焚香,戶戶拜天求雨。小則一村一鎮千百人焚香祈禱,

又以《畫龍祈雨法》付有司刊行。其法:擇潭洞或湫濼林木深邃之所,以庚、辛、壬、癸日,刺史、守令帥耆老齋潔,先以酒脯告社令訖,築方壇三級,高二尺,闊一丈三尺,壇外二十步,界以白繩。壇上植竹枝,張畫龍。其圖以縑素,上畫黑魚左顧,環以天黿十星;中為白龍,吐雲黑色;下畫水波,有龜左顧,吐黑氣如線,和金銀硃丹飾龍形。又設皂幡,刎鵝頸血置盤中,柳枝灑水龍上,俟雨足三日,祭以一豭,取畫龍投水中。

此文轉到天上去,還望天宮傳資訊。‘咔嚓’一聲大閃電,一場透雨換生機。

大則郡縣數萬人耍龍燈跑旱船,敲鑼打鼓請龍王。

先遣人夜入龍王廟,用麻袋套住神像,抬到當地廟內供奉,稱“偷龍王”。數日後仍不雨,則把神像置於烈日下,讓“龍王”,嘗一嘗久旱不雨、烈日曝曬之苦,但又恐曬壞神像,乃戴以笠帽、披以蓑衣,稱“曬龍王”。再不雨,則相約往“龍潭”請龍求雨。事先遣人鳴鑼通告“禁塗”(禁止下海塗捕撈),不準魚蝦上市,各家“淨灶吃素”,食葷者處罰。請龍隊伍以大纛為先導,銃、鑼隨之,而後龍亭、神轎,樂器吹奏,念伴敲打祈念,村民排成長隊殿後,多至二三千人,長達三四里。瞻岐附近稱龍潭者有四處,但當地農民卻信遠在鎮海三山岩頭龍潭“老龍”。午夜出發,抵達後供祭潭邊,雙手合十跪地,念伴誦“龍王經”,請“龍”顯身。時已派好數名青年,手持撈具環潭侍立,一見水上有浮游動物,眼明手快,立即將“龍王”網住,放入“聖瓶”。隨後族長許願,如不日賜雨,即演戲“謝龍”。迎歸後供祭在廟內神座前的神案上,晝夜有人輪流“值聖”,族內大戶輪供“聖頭飯”,每日上香祭供三次,謂之“侍雨”。久旱則雨,適降甘霖,則視為“靈驗”,開演“謝龍”戲、行紙會,最後送回龍潭。稍有不同者,有些地方“請龍”時由族長或念伴跪在潭邊,用銅鑼從潭中兜起浮游動物。有的地方凡加入請龍隊伍的人,皆手執小旗,烈日曬頭,不得戴草帽,腳穿草鞋或蒲鞋,表示虔誠,以感動“龍王”

可是方法用盡,虔誠之心可表,天無所感。地無所動,終日晴空萬里,毒日當頭。

大卑國皇帝為榜聘明師,招求大法事。

慈因郡土寬弘,軍民殷實,連年亢旱,累歲幹荒,民田菑(zi)而軍地薄,河道淺而溝澮(kuài ,田間水溝)空。井中無水,泉底無津。富室聊以全生,窮民難以活命。鬥粟百金之價,束薪五兩之資。十歲女易米三升,五歲男隨人帶去。城中懼法,典衣當物以存身;鄉下欺公,打劫吃人而顧命。為此出給榜文,仰望十方賢哲,禱雨救民,恩當重報。願以千金奉謝,決不虛言。須至榜者。

榜文貼出十幾日,也不見有能人異士前來揭榜。周圍的百姓沒有水吃,瀕臨絕境,人們天天求雨,金鳳也帶著玉龍加入到求雨的人群之中。可是,人們求了半個多月,仍滴水未下。

這時,玉龍突然說話了:“娘,我能下雨。”

金鳳大驚,喜的是兒子會說話了,驚的是說出的話讓人難以相信。她追問兒子:“玉龍,你說什麼?不是發燒說夢話吧!”

玉龍鄭重地說道:“娘,我能下雨,我

《神痞篆刻》 116玉龍布雨(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