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1/4頁)
南方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枵祿嶙嘌∨紗���醚��24人和藝徒7人,分赴英法兩國學習海軍與製造。原來在法國工廠實習的魏瀚、陳兆翔入大學深造。這標誌著中國官派在法留學生的開始。
當然,對中國社會影響最大的還得歸功於法國的哲學思想和法國文學,特別是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是法國大革命思想使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派資產階級改良主義達到高潮。梁啟超的《法理學大家孟德斯鳩》極力推崇孟德斯鳩三權分立說。鄒容的《革命軍》稱法國革命“為世界應乎天而順乎人之革命,去*而存良善之革命,由野蠻而進文明之革命,除奴隸而為主人之革命。”陳天華在《猛回頭》號召中國人民:“要學那,法蘭西,改革弊政。”他還在《警世鐘》中號召婦女革命救國,認為婦女可以和男人一樣參加革命。值得一提的是,巴黎公社爆發前後,正巧清政府為天津教案派使臣崇厚去法賠禮道歉。崇厚一行耳聞目睹了巴黎公社的一些情況,使團隨員張德彝將使法見聞寫成《三述奇》一書,全書共14萬字,有關普法戰爭和巴黎公社的記載約萬餘言。書中記錄了3月18日起義過程,以及他們在波爾多和凡爾賽的所見所聞,儘管作者對巴黎公社持否定態度,但對公社參加者卻流露了同情與欽佩。
偉大的資產階級革命家孫中山曾幾次到過法國,對法國大革命推崇備至。他提倡的三*義,其思想來源也有法國大革命的成分,認為中國革命就是要建立法國那樣的*立憲政體。十月革命爆發後,一大批知識分子從革命*主義者轉變為*主義者。1918年李大釗發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1923年,李大釗又發表了《1871年的巴黎“康妙恩”》,對巴黎公社的起源、性質、經驗等作了系統深刻的分析。然而,真正對中國社會產生重大影響的,還是要數轟轟烈烈的中國赴法勤工儉*動。
。 想看書來
中國與法國的交往(2)
波瀾壯闊的中國學生赴法勤工儉*動
要介紹留法勤工儉*動,必然要先談到運動的主要倡導者李石曾。
李石曾,名煜瀛,號石曾(1881—1973年),河北省高陽縣人。 1902年8月,因赴法留學簽證拒籤,李石曾被迫與張靜江、夏循等以大清帝國隨員名義,隨同清王朝駐法國欽差大臣孫寶琦抵法。李石曾抵法後,起初想學軍事,以實現革命的願望,但因身體條件差,便改入蒙達尼農業實用學校學習,特別注重大豆的研究,並以法文發表《大豆》一書,為中國人第一部用法文發表的學術著作。1909年,他在巴黎西郊創辦了一個“巴黎中國豆腐工廠”。
1912年,為了鼓勵青年學生以低廉的費用和苦學的精神赴法留學,以達到普及教育、改良社會、振興實業之目的,李石曾與吳稚暉、蔡元培、汪精衛、張繼等人在北京發起組織了“留法儉學會”,口號是“尚儉樂學”。留法儉學會設在船板衚衕義興局,—年多的時間內,會員即達150多人。為幫助自費留法青年掌握日常用法語,儉學會又在京設立了留法預備學校。第一批學員有20多人,成為中國男女同校最早的學校。李石曾、蔡元培還與法籍學者歐樂教授(Aulard)、國民議會議員穆岱(Marius Moutet)等,發起組織華法教育會,以促進中法文化教育之交流與合作。與此同時,吳玉章等人在四川則組織了“四川留法儉學會”,並在四川成都少城濟川大學設立了“留法預備學校”。吳稚暉、張靜江等人在上海“留英儉學會”內附設了“留法儉學會招待所”。李石曾則在上海法租界法國公立學校內附設了“法文預備班”,並在北京成立了“留法女子儉學會”。這些機構類似我們今天雨後春筍的留學補習班,從而有力地推動了留法儉*動的發展。
在儉學會成立後一年多的時間,赴法人數即達百人以上,超過了以往官費加自費留法學生的總數。但這些人多數還是中等以上家庭的子弟,雖力求勤儉,所需費用還是相當昂貴,多數貧寒子弟,仍無力出洋求學。此時,李石曾豆腐工廠的工人業餘求學活動取得了顯著成績。工人李廣安等根據幾年業餘求學實踐,正式提出了“勤以做工、儉以求學”的主張,引起李石曾的注意。1915年6月,李石曾與蔡元培等人於在巴黎發起成立了“勤工儉學會”,其宗旨為“勤於做工,儉以求學,以進勞動者之智識”,這即是當年“勤工儉學”的由來。1917年夏,留法勤工儉學會在直隸省蠡縣布里村(今屬高陽縣)設立了一所初級留法預備學校。這是留法勤工儉學會在國內設立的第一所專門培養留法勤工儉學生的學校。第一期招
《法蘭西頂級鉤織作品》 第10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