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1/4頁)
絕對60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人們都希望成為老虎,而這其中有很多隻能是兔子,久而久之,就成了四不像。我們為什麼放著很優秀的兔子不當,而一定要當很爛的老虎呢?社會就是很奇怪,本來兔子有兔子的本能,獅子有獅子的本能,但是社會強迫所有的人都去做獅子,結果出來一批爛獅子。我還好,天賦或者說本能,沒有被掐死。”
俗話說,上帝在為你關上一扇門的同時,也會為你開啟一扇窗。但是,這扇窗戶是要由你自己去發現的。能找到並開啟這扇窗的人,就能讓自己的心靈始終沐浴在陽光裡。怎麼找到這扇窗呢?還是讓我們記住挪威探險家南森的話:“人最重要的是發現自我。因此,你必須常常孤獨和沉默地思索。”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2。4不要活在別人的陰影裡
清乾隆年間有個著名的書法家叫劉石庵,他融匯百家之長,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劉石庵收了個弟子,是書法家翁方綱的女婿。翁方綱的書法講究“筆筆有來歷”,處處學習古人,若有一筆不像,便認為是敗筆。一次,女婿問他如何評價劉石庵的書法,翁方綱不屑地說:“去問問你的老師,他的哪一筆是古人的?”女婿見了老師劉石庵,真的問了他這句話,劉石庵沉吟片刻,說道:“你且回去問問你岳父,哪一筆是他自己的?”
劉石庵書法由於體現了自己的風格,一直受到書法愛好者的推崇,而翁方綱由於處處摹仿古人,失去了藝術個性,因而人們對他的評價遠比劉石庵低。
一個人不管做什麼事,要想取得成功,都必須有自己的個性,不能總是活在別人的陰影裡。
唐朝書法家李邕有一句名言:“似我者俗,學我者死”,聽起來雖然極端,但也說明在書法藝術中擁有個人風格的重要性。“書聖”王羲之的例子,能讓我們更好地理解這一點。
“你有你體、我有我體”
王羲之是生活於東晉時代的偉大書法家,他精通楷、行、草、隸諸體,尤其擅長楷書、行書,享有“書聖”的美譽。
王羲之出身於當時的一個豪門望族,他的父輩中有不少著名的書法家,所以他從小就對書法產生濃厚興趣,7 歲就跟著父親和幾位叔伯學習書法,到10 歲時已寫得一筆好字,經常受到大人們的誇獎。11 歲那年,王羲之偶然在父親王曠的枕頭下發現一本叫做《筆談》的書,便如醉如痴地讀了起來,不久被父親發現了。王曠認為他年齡太小,應該等長大後再研讀這類書。王羲之爭辯說:“等長大再學,豈不成了日暮之學,白白浪費了年華嗎?”王曠見兒子人小志大,也很高興,就向他詳細講解《筆談》的內容。在父親的指導下,幾個月的功夫,書法水平便上了一個臺階。
後來,王羲之覺得父親所能教的東西,自己都已掌握了,於是轉拜著名的女書法家衛夫人為師。跟衛夫人學了一段時期之後,王羲之的書法又精進不少,寫的字十分圓轉成熟。連衛夫人也不得不驚歎道:“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孩子將來的成就一定會超過我!”
王羲之也很得意,認為自己學衛夫人已很有成就了。直到他渡江北上,遍遊名山大川,見到一些書法名家的碑帖,才知道自己只學習衛夫人是遠遠不夠的,於是又轉向眾碑學習。他細心追摹李斯、曹喜、鍾繇、梁鵠、蔡邕、張昶等書法名家的碑帖,尤其對鍾繇的楷書、張芝的草書借鑑頗多。他評價自己的書法說,比起鍾繇書法來,可說是分庭抗禮,或者還要略勝一籌;比起張芝的書法,那應該是並駕齊驅。
王羲之的書法達到極高的境界,與他的這種博採眾家之長是分不開的。但是,如果僅限於此,那麼他就不是“書聖”了。事實上,在研習各家書法達到一定程度之後,王羲之也曾陷入一種迷茫。他一度感覺自己的書法似乎停滯不前了,但又找不到其中的緣由。字練得越多,失落感反而越強烈。他以為是自己還不夠用心,於是把自己關在書房裡,一邊練字,一邊冥思苦想。走路、吃飯、閒談的時候,也總是想著筆法,用手指到處指指劃劃。
據說一天晚上,王羲之練完字,上床睡覺的時候已經很晚了。王夫人側著身子,睡得正熟。王羲之還在想著書法,就習慣性地拿手指在夫人的背上練字。王夫人往裡面挪了挪,說了一句:“你有你體,我有我體,幹嘛往我身上寫呢?”
“你有你體,我有我體”,這八個字被王羲之聽在耳裡,頓時茅塞頓開。他想:是啊,自己以前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習別人,現在應該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了。
從此,王羲之練字,不再以摹仿名家為主
《成功沒有捷徑讀後感》 第4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