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一百五十二章 徐鴻儒起義 (第1/4頁)

井底之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一百五十二章

白蓮教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有趣的秘密教派,亦正亦邪,這個組織脫胎於佛教,教義也多與佛教一個小流派淨土宗類似。白蓮教大概自唐宋之際便已經產生,到了民國的時候還在積極活動。白蓮教的教義比較容易獲得底層人民的擁護,所以歷來有野心家利用白蓮教造反起義,從唐宋以降,白蓮教堅持起義一千多年,但沒有一次成功奪取政權的。這個活生生的例子告訴我們,在中國搞政教合一是行不通的。

大明天啟二年的時候,在山東地界上,有個名喚徐鴻儒的白蓮教首領,他召集信眾,並聯合當地受苦受難的老百姓揭竿而起,接連攻佔了幾十個村鎮和三四座縣城。原本大明朝地域遼闊,不過是丟失了幾個城池罷了,現在朝廷正對遼東的事情焦頭爛額,那裡顧得上這點兒雞毛蒜皮的小事。

但好死不死,這個徐鴻儒起義的地方靠近曲阜城,這個城市在封建時代的地位類似於耶路撒冷或者麥加之類的宗教聖城,因為在這座城市裡誕生過聖人孔子,儒家文脈的締造者。假如大明王朝不能保護住誕生過孔聖人的曲阜城,那麼世人就會質疑明王朝的合法性!

另外,徐鴻儒起義的鄒縣、藤縣等地還是京杭大運河的末端,在明代江南的糧食布匹銀兩等賦稅可都是依靠內河航運來輸送到京師的。若是徐鴻儒佔據了鄒縣、藤縣等地那豈不是令京師跟江南的聯絡攔腰斬斷了不成?

那還如何得了?

所以當徐鴻儒僅僅攻陷了幾十個村子跟兩三座毫不起眼的縣城以後,朝野上下便有人驚呼“此地一壞,國家進退之路已窮”。

當然朝廷就是人間最大的是非地,這個聲音剛剛響起,便被鋪天蓋地的反對聲浪淹沒了。

“妖言惑眾!”

“古人云: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只怕公存的也是這個心思。”

認為徐鴻儒起義不過爾爾的聲音最終佔據上風,內閣轉呈了兵部擬定的方案,認為這種小事,完全可以責令山東巡撫趙顏限期平定。皇帝沒有更多主意,事實上五月的時候,皇帝的心思還在王化貞出使塞外以及熊文燦建立市舶司的事情上。

山東巡撫趙顏得到內閣命令之後,便帶領官兵攻打鄒縣,打了好幾天,不見有起色。然後孟子六十六代孫孟承光也帶領鄉勇協助官軍攻城,被義軍打退。義軍怨恨孟承光,就分兵攻佔了孟府,孟承光及其長子孟宏略遇難。這件事傳到京城,頓時引起驚濤駭浪。

在歷朝歷代,孔子的子孫、孟子的子孫都是有爵位的,統治者透過籠絡這些人,來換取讀書人的忠誠。現在孟子的後人被反賊殺害,大明王朝的臉都要給丟盡了。

皇帝震怒,“堂堂官兵,竟然奈何不了幾股流寇?朕還養著這幫飯桶做什麼?”皇帝一口氣罷免了二十名兵部的官,並且下旨申飭趙顏,令其戴罪立功。

同時皇帝也下詔命令受封濟南府的魯王朱自鏞代替皇帝本人撫卹孟承光的家人。這也算是死後哀榮吧,能夠最大限度的彌補朝廷因之折損的顏面。

因為孟承光的死,令皇帝不得不著手料理山東的爛事,他將眼光放得長遠,覺得徐鴻儒作亂也許世間塞翁失馬一樣的事情,是個風險但更多的卻是機遇。

緊接著皇帝就下達了一道令朝野上下都頗為吃驚的命令——著令信王率領關寧軍入關平叛。

內閣群臣面面相覷,不明所以。

葉向高站出來說道:“皇上,建奴熾焰囂張,關寧錦前線本就吃緊,現如今又抽調其中精銳,若是建奴趁虛而入,豈非大事不妙?”

皇帝大手一揮,斷言道:“萬曆四十八年、泰昌元年、天啟元年、天啟二年,接連四年大戰,建州叛軍雖然攻城略地,表面上風光無限,但我大明王師也不是毫無作為,四年來也斬首三萬餘級。建州人丁稀少,三萬人足夠他們元氣大傷了。更何況遼東鎮民心在我,他們現在是後院起火自顧不暇,那裡還有餘力再犯我疆土?”

葉向高嘆了口氣,坐回原位。他本就不精通軍事,自打皇帝又在整頓三邊的事情上擺了他一道之後,葉向高就更不願意在軍國大政上輕易置喙了。若非是擔著一個首輔的名分,恐怕就連剛剛那句話他也不會說。

倒是徐光啟站了出來,答道:“皇上,臣聽聞孫祖壽將軍、滿桂將軍今日整頓京營頗有成效,為什麼不調派他們前去平叛?何必勞煩關外駐軍遠征?殺雞焉用牛刀?”

皇帝說道:“朕調入關內的這支部隊,非同小可。不過區區三四千人馬,就能夠跟同等數量的建州騎兵野戰,還打贏了

《天啟帝君vs混元天尊》 第一百五十二章 徐鴻儒起義(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