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戰前準備 (第1/3頁)
獨孤賞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王韜的口才了得,一席演講,聲情並茂,感人肺腑。底下的華人很多都激動地流下了眼淚。
“大人放心,這次我們新加坡華人一定把最優秀的子弟送到董大人身邊。讓董大人帶著他們建功立業。”林家家主林文志帶頭表態道。
“林老先生,我們董大人說了,以後咱們南洋的商戶可以把商品直接送到江蘇沿岸的海門港、鹽城港以及海州港。過了長江口依次就是這三個港口,糧食、木材、各種礦產,只要送到那裡,找到淮海貿易公司,就會有人負責收購,全部按照市場價格,而且免除大家的關稅。對了,還有橡膠,我們大人說了,以後橡膠會越來越貴,他建議大家儘量增加種植面積,現在大家向江北輸送橡膠的話,我們會溢價收購。”
眾人一聽都是眼前一亮,這個董大人出手了得,一上來就給大家送了個金飯碗。要知道南洋的華商一直受到洋人的排擠,只能做一些洋人不屑於染指的買賣,自然是又苦,利潤又低。而且華商到廣東貿易,還要受到十三行以及當地官服的盤剝。
到江北貿易雖然遠了一點點,但是董大人所要的東西基本上都是南洋的特產。木材、稻米都好弄,就是礦產資源,西婆羅洲的蘭芳國也還控制著一些。而且都是國內稀缺的銅礦,橡膠在東南亞這裡基本上都是華人在種。
“還有,這次我代表大人出訪西歐,會在西歐派遣一批留學生,大人說了留一百個名額給在坐各家,這些留學生以後學成歸國都要安排重要的崗位。”王韜又在天平上加了一個砝碼。
這次董書恆讓渡出了這麼多的利益,就是要一次性地收服新加坡的華人。因為在整個南洋,新加坡的華人最為團結,也最為愛國。小恩小惠只會讓人慢慢習以為常,不會生出感恩之心,甚至會出現“升米恩,鬥米仇”的狀況。
宴席持續了很長時間,這是一次董書恆集團同新加坡華人之間的君子約定,沒有任何紙面上的文字留下。從此新加坡華人漸漸進入了董書恆的陣營。
最後,新加坡華人選出了100名青年隨著王韜一同去西歐留學。另外還有 300多名華人青年,會在近期隨同商船一同去江北。新加坡的華人甚至湊了二十萬兩白銀給王韜,作為這些留學生的費用。
……
北京城最近變化很大,最大的變化就是原來滿大街的轎子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前面掛著一個小鈴鐺的黃包車,隨著車伕的奔跑,小鈴鐺有節奏地叮噹作響,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音。許多大臣會自家買一輛,由家僕每天拉著自己去上朝,速度比以前坐轎子快了幾倍。
街面上甚至還出現了一些腳踏車,一些大戶人家的少爺,騎著腳踏車搖搖晃晃地招搖過市。大戶人家現在洗衣服都是用淮海商行出售的透明皂,洗澡的話有帶著香味的香皂,淮海鹽業的白沙鹽也備受歡迎。
那些金屬外殼的打火機現在成了給男性送禮的首選。一個金質外殼限量版“淮”牌打火機甚至賣到了上千兩的高價。每一隻打火機都有自己的編號,帶在身上都是身份的象徵。董書恆設計的這款打火機透過洋行,甚至都出口到了歐洲美洲,深受歐洲紳士和美國牛仔的歡迎。
淮海商行帶來了琳琅滿目的新事物,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物質生活。在北京城這種地方有錢人很多,新事物,只要不離經叛道,還是很容易被人接受的。
皇城內,咸豐今天沒有坐他的龍輦,而是坐上了一輛鍍金的黃包車——“龍車”,這是董書恆讓車廠特製的,光貼金箔用金就有三兩,再加上一些黃金寶石裝飾,價值不菲。當然其他一些新出來的產品也都會往宮內送一些,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王公大臣。這可不是糟蹋東西,這些人可都是活廣告。淮海商行的商品能夠在京中迅速傳開,這些人可都是功不可沒。
從後宮到御書房原來要一炷香時間,現在坐著黃包車要快多了。為了方便這輛車子通行,咸豐甚至命人把門檻都開了缺口。御書房內,看著一份江北大營發來的摺子,還有徐州發來的奏摺,咸豐滿心歡喜,又是一場大勝。他知道上次髮匪北上就已經跟河南淮北的捻匪勾搭上了,這次這些人竟然想攻佔徐州,還好被桂中行打敗了。
這個桂中行以往名聲不顯。不曾想竟然是旗人之中的一顆明珠。看樣子明天朝會上要商討一下給這個桂中行加加擔子。
北京城一個不起眼的四合院,這裡是情報司北京站的站長徐源宏的住處。他還有一個身份就是淮海集團駐京辦的主任。
“徐站長,吏部侍郎杜瀚那裡回話了,他說桂中行的事情可為,開價要
《回到清朝做鹽商書評》 第四十四章 戰前準備(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