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 (第1/4頁)
辯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老外的古董街看到中文的店名其實不值得驚奇,但是用一幅白底黑字的刺繡,掛在斜挑的竹竿上當店名,卻讓兩人均是眼前一亮!剛剛還在和吳迪爭辯瘦美還是胖美的宋影眼珠子一轉,說道:
“本姑娘決定了,宋影宋大收藏家的尋寶之旅就從這家店開始!”
吳迪邁步走進店裡,掃視了一圈,笑道:
“你倒是會挑,在賣織錦,刺繡,緙絲的店裡找寶貝,想買著假的都難啊!”
宋影忽然指著牆上一幅作品笑道:
“這個上邊好多印鑑啊!一定很不得了!”
吳迪順著她的手指看過去,不由得苦笑了起來,大話說不得啊,這剛剛才說緙絲想買假的都難,你就給我來這出!你仿誰的不好,腦子抽筋了?去仿故宮博物館的珍藏?
宋影指著的是一幅緙絲作品,吳迪不用看就知道絕對是仿的,因為那畫面正是故宮的珍藏——南宋緙絲名家沈子蕃的《梅竹寒雀圖》!
吳迪牢搔歸牢搔,還是看了一眼,沒想到就是這一眼,就讓他有點移不開眼光的感覺,忍不住走近細看了起來。
這幅緙絲作品被裝裱成一幅縱軸畫卷的模樣掛在牆上,吳迪估量了一下,圖軸縱有100厘米左右,寬有30多厘米,似乎和故宮的那件差不多大小。整個畫面以十五、六種色絲狀的小梭代筆,巧妙搭配而成,色彩非常和諧。緙絲技法的運用也很嫻熟,以通經斷緯的手法,揉入了至少數十種技法,很好的體現出了原畫稿疏朗古樸的意趣,顯得無比的生動,清麗,典雅。
這是一件絕對的精品!
第一百二十五章 緙絲雙胞胎
發現目標,吳迪來了興致。先看落款,軸幅左下方緙有“子蕃制”三字及“沈氏”方章,玉池為清乾隆御題“樂意生香”四字。鈐“乾隆宸翰”“乾隆御覽之寶”“石渠寶笈”“石渠定鑑”“寶笈重編”“乾隆鑑賞”諸璽印。這些似乎都沒問題,甚至連璽印都幾乎和真的一模一樣!
仔細的檢查了緙絲的新舊程度和其他特徵,吳迪迷惑了,這件作品的年代,按判斷應該是清朝時期的作品,至於是早期還是中晚期不重要,重要的是那個時候,誰敢去仿這樣的東西?連璽印都敢仿,不想要小命了嗎?
緙絲自古就有“織中之聖”之稱,在緙絲、織錦,刺繡三種著名絲綢工藝中,獨佔鰲頭,俗稱“一寸緙絲一寸金”。緙絲是中國絲綢工藝品中的精華,在明清兩代為帝王御用,被皇室所壟斷。與其它的絲綢工藝品相比,緙絲具備了藝術和工藝的雙重價值。
相對其它藝術品來說,緙絲的庸品極少,同樣的,贗品也極少。因為仿製實在是太難了,要造假緙絲作品,成本和難度比任何工藝品都要大得多。僅一方巾大小的上等作品,就包含了上千種漸進色,需高階技師耗費數月的時間方可完工。
這件明明是精品,也不知道哪個大師到底工作了幾年才仿製成功?可是看這手藝,還需要去仿別人的嗎?
吳迪首先肯定這是一件精品,然後開始糾結於它的年代,《梅竹寒雀圖》是清宮重寶,那麼敢仿它的一定不是清朝人,也就是說,剛才他的判斷有誤。那麼是民國?倒是有可能,晚清和民國的精品本身就不好斷代。不過這幅作品仿的也有問題,似乎少了嘉慶等人的璽印,可作者為什麼要留下這些破綻呢?
吳迪繼續試圖在作品上找出破綻,奈何這件作品組織緊密,絲縷勻稱,層次分明,製作工巧,生意渾成,完全可以稱得上是巧奪天工,精湛絕倫,又哪裡有破綻讓他來發現?
老闆看到吳迪在緙絲面前發呆,笑著湊了過來,
“自從這件作品掛上之後,你是第十七個有這種表情的人。”
吳迪苦笑道:
“老闆這件東西是從哪裡來的?”
“哦,是整理我曾祖父遺物的時候發現的;很遺憾;我曾祖父當年參與過那段歷史。”
吳迪沒有說話,這種故事就姑妄聽之吧。
“老闆,這幅緙絲你準備怎麼賣?”
“不貴,一百萬歐元。”
一百萬?一百萬還不貴?如果只是一幅緙絲精品,哪怕是現代的東西,幾十萬歐元都可能是物有所值。可是,你仿誰的不好,去仿故宮的藏品?還留下這麼明顯的破綻?
吳迪請示了老闆,戴上了白手套。有殺錯沒放過,他決定動用大殺器了。
手指一接觸到畫面,一股清涼的氣息就流入了他的身體,好東西!同時,天書的提示清晰地出現在他的腦海
《鑑寶天師小說》 第72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