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4部分 (第1/4頁)

青澀春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太興中,吳民華隆,養一快犬,號的尾,常將自隨。隆後至江邊伐荻,為大蛇盤繞,犬奮咋蛇,蛇死。隆僵仆無知,犬彷徨涕泣,走還舟,復反草中。徒伴怪之,隨往,見隆悶絕。將歸家。犬為不食。比隆復甦,始食。隆愈愛惜,同於親戚。

廬陵太守太原龐企,字子及,自言其遠祖,不知幾何世也,坐事繫獄,而非其罪,不堪拷掠,自誣服之,及獄將上,有螻咕蟲行其左右,乃謂之曰:“使爾有神,能活我死,不當善乎。”因投飯與之。螻咕食飯盡,去,頃復來,形體稍大。意每異之,乃復與食。如此去來,至數十日間,其大如豚。及竟報,當行刑,螻咕夜掘壁根為大孔,乃破械,從之出。去久,時遇赦,得活。於是龐氏世世常以四節祠祀之於都衢處。後世稍怠,不能復特為饌,乃投祭祀之餘以祀之,至今猶然。

臨川東興有人入山,得猿子,便將歸,猿母自後逐至家。此人縛猿子於庭中樹上以示之。其母便摶頰向人欲乞哀,狀直謂口不能言耳。此人既不能放,竟擊殺之。猿母悲喚,自擲而死。此人破腸視之,寸寸斷裂。未半年,其家疫死,滅門。

馮乘虞蕩夜獵,見一大麈,射之。麈便雲:“虞蕩!汝射殺我耶?”明晨,得一麈而入,實時蕩死。

吳郡海鹽縣北鄉亭裡,有士人陳甲,本下邳人,晉元帝時寓居華亭,獵於東野大藪,欻見大蛇,長六七丈,形如百斛船,玄黃五色,臥岡下。陳即射殺之,不敢說。三年,與鄉人共獵,至故見蛇處,語同行曰:“昔在此殺大蛇。”其夜夢見一人,烏衣,黑幘,來至其家,問曰:“我昔昏醉,汝無狀殺我。我昔醉,不識汝面,故三年不相知;今日來就死。”其人即驚覺。明日,腹痛而卒。

邛都縣下有一老姥,家貧,孤獨,每食,輒有小蛇,頭上戴角,在床間,姥憐而飴之。食後稍長大,遂長丈餘。令有駿馬,蛇遂吸殺之,令因大忿恨,責姥出蛇。姥雲:“在床下。”令即掘地,愈深愈大,而無所見。令又遷怒,殺姥。蛇乃感人以靈言,瞋令“何殺我母?當為母報讎。”此後每夜輒聞若雷若風,四十許日,百姓相見,鹹驚語:“汝頭那忽戴魚?”是夜,方四十里,與城一時俱陷為湖,土人謂之為陷湖,唯姥宅無恙,訖今猶存。漁人採捕,必依止宿,每有風浪,輒居宅側,恬靜無他。風靜水清,猶見城郭樓櫓畟然。今水淺時,彼土人沒水,取得舊木,堅貞光黑如漆。今好事人以為枕,相贈。

建業有婦人背生一瘤,大如數鬥囊,中有物,如繭栗,甚眾,行即有聲。恆乞於市。自言:“村婦也,常與姊姒輩分養蠶,己獨頻年損耗,因竊其姒一囊繭焚之,頃之,背患此瘡,漸成此瘤。以衣覆之,即氣閉悶;常露之,乃可,而重如負囊。”

………【卷一 南山經】………

南山經之首曰鵲山。其首曰招搖之山,臨於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

焉,其狀如韭而青華,其名曰祝餘,食之不飢。有木焉,其狀如谷而黑理,其華

四照,其名曰迷谷,佩之不迷。有獸焉,其狀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

狌々,食之善走。麗{鹿旨}之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海,其中多育沛,佩之無瘕

疾。

又東三百里,曰堂庭之山,多棪木,多白猿,多水玉,多黃金。

又東三百八十里,曰猨翼之山,其中多怪獸,水多怪魚,多白玉,多蝮蟲,

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又東三百七十里,曰杻陽之山,其陽多赤金,其陰多白金。有獸焉,其狀

如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謠,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孫。怪水出焉,

而東流注於憲翼之水。其中多玄龜,其狀如龜而鳥首虺尾,其名曰旋龜,其音如

判木,佩之不聾,可以為底。

又東三百里柢山,多水,無草木。有魚焉,其狀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

羽在魼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鮭,冬死而夏生,食之無腫疾。

又東四百里,曰亶爰之山,多水,無草木,不可以上。有獸焉,其狀如狸而

有髦,其名曰類,自為牝牡,食者不妒。

又東三百里,曰基山,其陽多玉,其陰多怪木。有獸焉,其狀如羊,九尾四

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犭尃訑,佩之不畏。有鳥焉,其狀如雞而三首六目、六

足三翼,其名曰,食之無臥。

又東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陽多玉,其陰多青雘。有獸焉,其狀如

《搜神傳30集》 第14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