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56章 設計 (第1/3頁)

讓你窩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到了瓊州趙昺算是結束了顛沛流離的生活,一切漸趨安穩,而帥府軍政機構也基本健全,大小事情都有人管,不必像過去那樣事必躬親,他的生活自然也有了規律。便由兩位師傅大人效仿宮中制度給他制定了作息時間表,由王德負責監督執行。卯時趙昺就要起床洗漱更衣後,便到後園中跟隨元妙習武,到辰時初結束後吃早飯;辰時末便到了上課的時間,由三位師傅給他輪流授課。

原本計劃是由鄧光薦講經史等儒家經典,江璆教授兵法,應節嚴則主講國家治亂,為官之道等典籍。因為江璆不在,便有應節嚴代課。一般會持續一個時辰,在巳時末結束。不上課的時候只有朔望兩日,這是府中堂議的日子。上完課後趙昺便開始處理公務,批閱各司送上來的報告,或是召見官員問事。到午時結束工作,吃午飯和午休。

下午如果沒有公務需要處理,就可以作為休閒時間,至於做什麼隨趙昺的便,只要他不隨意出府就好。而他最愛做的就是現代最時髦的休閒方式——讀書、發呆、做手工。暮鼓響起便到了晚膳的時間,沒事的話等到戌初時分就該睡覺了,在前世這個點睡覺的除了老頭老太也沒誰了。趙昺往往都會延遲一個時辰,甚至更晚……

今天趙昺早早處理完公事,吃完午飯便一頭扎進了自己的工作室。這是他令府中將作監為根據自己的想法專門佈置的,不僅各式工具齊全,還備有各種材料,缺少的只是現代的電動工具。不過他已經很滿意了,不僅有了獨處的房間,也成了他消磨時光的好地方。

此刻寬大的工作臺上擺放著兩支船模,旁邊鋪著幾張畫在羊皮紙上的圖樣。一支是跟隨自己穿越而來的龜船,另一支便是多槳船的船模,而這和圖紙都是他讓周翔尋來的。他看了一會兒,暗贊宋代不愧是古代科技發展的一個高峰期,別的他不懂,但從船模和圖樣便可以看出此時的造船業從設計到施工,已積累了較豐富的經驗,有了一套科學化的工作程式。

宋使造船已經把載重多少作為設計指標,再依據行江航海等實際需要,計算長度、寬度等等資料,先製造出船的模型,進而依此畫出船圖,並且估算用料若干,人工若干,共計造價若干,以便船主支撥錢糧再進行施工。如船舶造得好,朝廷往往向別處船場頒發船樣,命令仿造,這若是沒有相當純熟的工藝水平,顯然是辦不到的。

趙昺起先以為可以依據自己的船模樣式進行改造便可,但他很快有發現了新問題,自己忽略了龜船和宋船的區別,便是兩者的船體結構是截然不同。這讓他想起前世的學術界對龜船曾有一個比較明確的定義——古代蒙衝戰船的集大成者,他以為這個判定還是比較貼切的。

朝鮮自古便仰慕中華文明,一直是華夏的學徒,當然也不可否認其自身也是有一定的創造力的,龜船的設計便是這樣的。其形制上採用了蒙衝的形制,但是其船體基礎卻是來自於朝鮮本土的板屋船。這種船和日本的安宅船一樣都是中華古戰船樓船的變種船,因而這三者都採用了在船體上方增加高樓和上層船倉的形制,以及槳帆並用的動力模式。

日韓學習中華先進技術沒有錯,問題是這哥倆兒都學了個半吊子,導致戰船隻有其表沒有其裡。使得船造的很奇葩,這些大船都沒有龍骨,完全靠船殼支撐結構,同時也沒有水密艙和舭龍骨,屬於無龍骨戰船,使其到遠海一遇到大風浪便會解體,因而只具備在近海航行的能力,這也是古日本戰船為啥被稱為溜邊船的原因。

師傅當然比徒弟高明多了,唐宋時代的造船工匠早已能根據不同水域的地理特點,以及船的不同用途,因地制宜地設計和建造不同型別的船隻。同時還善於吸取幾種優良船型的優點,並將它們綜合起來,創造新的船型。而趙昺選用的多槳船就是採用沙船底、戰船蓋、海船頭尾的新船型,其實際上也是吸取了這三種船型的優點創造出來的。

多槳船採用的是沙船底兒,而沙船的縱向結構採用的是‘扁龍骨’,從而使縱向強度得到加強。雖然這種平板龍骨相對還是比較弱,但龍骨貫串首尾,結構強度仍比其他同級航海帆船要大;其橫向結構則是採用水密隔艙的工藝,它是由底部和兩舷肋骨以及甲板下面的橫樑環圍而構成的一層水密艙壁。

使用水密隔艙這種工藝和技術就大大增強了船的抗沉能力,特別是加大了船體的橫向強度。船中部以前的艙壁都安裝在肋骨之前,中部以後的艙壁就裝在肋骨之後。這種安裝方法可以防止艙壁移動,使船舷與艙壁板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牢固的支撐著兩舷,這就增強了船體的橫向強度這樣,使整條船縱橫一體,抗沉

《重生宋末之山河動txt全集下載》 第156章 設計(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