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各方反應 (第1/2頁)
三笑蒼生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原本斯圖爾特領佔據了西大陸接近四分之一的海岸線,現在由克里斯汀主導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後,使得直接控制的海岸線長度接近了全大陸人類世界的五分之一,影響力輻射到了人類世界的二分之一。 到了這個時候,參與簽約的國王、大公們才明白了克里斯汀做這件事的目的:控制海上貿易並向沿海地區銷售商品。 小農經濟形態下也是有商品貿易需求的,如果沒有那就人為創造,只要賣的東西比民眾自己做出來的合適,他們就會傾向於購買。 以前唯一的阻礙是貴族,因為他們壟斷了領地內各項賺錢的生意,只要下令領民就不敢購買外來品。現在藉著這個機會讓沿海貴族簽訂了自由貿易協議,哪怕有些貴族領地只是部分商品可以自由貿易,那積少成多的收入也不一樣了。 至於說那些貴族發現有問題之後反悔,真以為斯圖爾特公爵是好欺負的麼? 想要控制陸上商路不可能有人做得到,但海上就不一樣了,因為海商的基礎是船。一個人一匹馬就可以做行商,但一條能在海上遠航的船可不是一般人甚至一般商會買得起的。只有簽訂保護協議的地方貴族和商戶所屬船隻才能加入公約組織的船隊受到保護,那些沒有加入的,海盜不會放過他們。 雖然達不到壟斷,但控制了人類世界近一半的海上貿易,給“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各締約方帶來了大量的好處。有了好處,各方就會自動自覺維護這個組織的利益。 在蛋糕沒有做大的情況下,公約組織分得多了,自然就會有人分得少。那麼誰分得少了呢?比荷公國、海神教會。 魔災之前,比荷公國是大陸最大的海商聚集地,很多涉足海運的商會都會把總部設在十字大街,比荷公國也擁有除了精靈王國、伊比利亞王國之外的世界第三大海軍。 但是,一場魔災把比荷公國的海軍給打沒了。想要重建肯定需要大筆的金錢和時間,恰好此時克里斯汀倡導了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比荷公國的菲利普大公和他的智囊們雖然覺得此事必有蹊蹺,但協議上卻看不出任何問題,看別人都籤自己也就簽了,沒想到掉坑裡了。 以前比荷公國依靠收海商的交易稅、派軍艦給船隊護航收保護費,以此來維持龐大的海軍規模和日常維護費用。魔災期間多明納里亞城崛起,商業的發展引得一部分海商把總部搬了過去,現在又有了集中打擊海盜和免費護航活動。 海商貿易雖然利潤高,但比荷公國護航的費用也不低,現在有了免費的誰還用付費的啊。沒了這兩個主要收入來源,僅憑藉一個公國怎麼可能再把海軍恢復到之前的規模,就算咬牙造出來也養不起啊。 再說了,之前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讓比荷公國成為了海上貿易的最大受益者。現在你沒落了,其他締約國不說落井下石吧,至少也是樂見其成的。 有些人可能會奇怪了,比荷公國包括菲利普大公在內的貴族都有商會和大量商船,之前是自己的艦隊護航,現在由公約組織的艦隊護航,這難道不是好事麼?雖然收入少了,但也省下了鉅額的海軍建造維護費用,不算賠啊。 但別忘了,比荷公國是海神的神聖血脈建立的。(本書設定)海神的正式稱呼是叫海戰之神維爾寇,微弱神力,神職是水手、船隻、順風、海戰等。 要知道之前對付魔災所準備的無敵艦隊,雖然是大陸各國出錢建造、駐紮在伊比利亞王國的巴塞羅那港,但水手可大部分信奉的是海神,城市也是由海神信徒與勇氣之神信徒共管。現在魔災結束了,艦隊肯定不會重建,而伊比利亞王國自己的海軍大部分肯定信奉勇氣之神。 海神教會的牧師大多數在比荷公國的艦隊服役,其餘也經常受僱於海商出海。沒了無敵艦隊,再沒了比荷公國的龐大艦隊,海戰的神職可就名不副實了。再說了,戰艦少了海軍人數自然就少了,水手和船隻的神職也會受到影響。 維爾寇本來就是微弱神力,因為魔災海戰的原因名聲得以傳播,神力有了增長。如果四個主要神職廢了一個殘了兩個,那他不但立刻被打回原形還可能以後再無晉升的機會,這怎麼行。 這裡要說明一下,克里斯汀實施的是陽謀,就算比荷公國加入公約組織也不會影響這個結果。她的底氣就是西大陸四分之一的海岸線和手裡龐大的艦隊,以及其他締約國會因為利益支援公約組織的成立。 比荷公國的菲利普大公和他的幕僚不一定能看出公約組織成立後的影響,但作為神,哪怕是微弱神力的神,維爾寇對於可能影響到自己的變化是會有感知的。一旦感知到了,經過調查就會知道公約組織的事,至少不會讓比荷公國簽約加入。但很遺憾,維爾寇的感知不知道被誰給矇蔽了。神格高於他的神可以矇蔽他,每高一神格可以矇蔽一小時。 總之,事情就是這麼個結果了,等海神維爾寇得知後已經來不及阻止了。 憤怒
《重生成龍脈》 第372章 各方反應(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