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 (第1/4頁)
希望之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弈親卟煌甑穆罰�撇煌甑哪ァ!�
短篇小說集《總退卻》收了她“七·七”抗戰前寫的七篇作品。在短篇小說《枇杷》中,作者對主人公小溜兒,傾注了全部的同情,全部的愛。小溜兒在批把豐收的季節,望著一枝枝枇杷果,饞涎欲滴,卻沒有人送給他一個吃,並遭到孩子們的奚落。趁母親給人家做工時,吃了枇杷核,因此中毒而葬送了幼小的生命。小說的結尾,令人心酸落淚。這些作品,是三十年代勞動人民苦難生活的真實畫幅。
抗戰以後,作家閱歷廣了,思想深了,把握和駕馭生活的能力亦日益提高。無論是從題材的選擇,表達思想的深刻上,都迥異於她前期的作品。從描寫生活底層的勞動人民,跳到另一個天地。《葛琴創作集》共收錄了抗戰時期的五篇小說,作品勾畫了抗戰時期中、上層各種各樣人物的臉譜。有在游擊區搞陰陽兩面,專門進行政治投機的紳士;有驕傲自滿、誇誇其談,一事無成的政治工作幹部;有每天無所事事、專橫跋扈的法官太太。作家在描寫這些庸俗卑瑣的靈魂時,運用了強烈的諷刺和揶揄手法,對他們的醜惡嘴臉進行了無情的鞭撻。這些作品沒有引人入勝的情節和絢麗多采的畫面,而是透過對人物鞭辟入裡的刻畫,抓住了讀者的心。
短篇小說《貴賓》(收入小說集《結親》),寫於1948年,當時被稱為幻想小說。它描寫的角度別開生面——事情發生在未來的國度。看來作家不是信筆寫來,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是出於她對中國革命的深切關注和高度責任感,是一篇有分量、有思想的嚴肅作品。文章的標題和副標題何等的醒目啊廣來年人民自己的國度裡還會有這樣的人嗎?“革命勝利前夕,向讀者——廣大的革命者,敲響了警鐘。小說採用烘托筆法,細膩而集中地描寫了一個被視為”貴賓“的資產階級政客——陸錦霞,作家對她仇恨共產黨、仇恨人民的陰暗心理,以及歇斯底里的精神狀態,作了深刻的剖析。
陸錦霞是當時聞名的婦女民主會領導人,“平凡,她生平最痛惡這兩個沒出息的字眼……什麼'人民的勤務員',即使要她參加,她對這一曠古未有的稱號,也有從長考慮的必要。”她口口聲聲把年輕的共產黨員稱為“小共”、“小黨官”。她來到莫干山療養院,對那裡的一切都十分輕蔑,她認為療養院的負責人把那些“受傷的兵士,肺癆病的工人,農民之類塞進去……簡直叫人呼吸都感到困難。”她認為“革命的醫生、護士全沒頭腦”,如果有人勸她到那裡去休養,那簡直是“可怕的精神折磨”。陸錦霞同當時的世界是那樣格格不入,“她一口氣凝結在心底裡,她簡直悔恨做一箇中國人,一個飄浮在這時代海洋裡孤單的中國人!她突然緊抱住自己,覺得四顧茫然,連窗裡那一片浴滿全身的日照也可怕地寒冷起來了。”作家透過書中老頭兒、革命老媽媽和一些年輕的農民之口,對她作了無情譏笑,說她“沒有受過苦,不懂得革命是什麼”,說她“白享革命的福。”
寫得多麼維妙維肖!三十年後再重新讀它,仍然對作家產生由衷的崇敬之情,她那穿透一切迷霧的犀利的目光,深遠的思想,至今仍熠熠放光。但“文化大革命”中,這篇小說被人“對號入座”,加上了攻擊江青的罪名,葛琴連伺她的作品一起遭到了批判。
解放後,葛琴主要從事電影文學劇本的創作,寫有《三年》、《女司機》、《海燕》,作家對不同時期的新型婦女給予熱情歌頌。
六十年代,葛琴已跨入老年,仍時時想著把她和老一輩革命家的革命經歷,用文藝形式表現出來。她訪問過方誌敏烈士的家鄉,蒐集了方誌敏烈士的事蹟和抗日戰爭時期兒童團的故事,正當她準備將這些素材撰寫成文時,“四人幫”一夥奪去了她的創作生命,封住了她說話的口。她只能把這些閃光的東西,永遠埋在心底,藏在記憶中。這是她終身的憾事,也是文藝事業的損失。值得慶幸的是,1990年葛琴在女兒和文學研究者的幫助下整理出版了葛琴解放前創作的短篇小說12篇,定名《貴賓》,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老作家駱賓基,抱病寫了回憶文章,作為這本書的《代序》,他寫道:
我們今天要繼承的正是這種“文以載道”的藝術觀和這種關係到民族素質的偉大的傳統精神。葛琴的作品就是這種藝術觀的體現。而作者本人,又可以說,就是我們這種崇高理想的載體。
沉櫻
閻純德
一
“等是有家歸不得,杜鵑休向耳邊啼!”雖然是在繁花如錦的 蜀國之春,又有誰曾忘記了家鄉呢?但願沒有太多人知道它就是
《20世紀30年代女作家》 第4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