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6部分 (第1/4頁)

做男人挺好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粗獷的芒鼓舞

哈尼族的舞蹈大多與芒鼓有關,有的用芒鼓伴奏,有的用芒鼓作道具。哈尼族人認為鼓是本民族和村落的標誌,鼓聲可以代替人向天神傳遞資訊,鼓裡放有五穀及象徵人丁興旺的草,所以只有在節日慶典、發生地震、日月蝕和戰爭時才能敲擊。

跳芒鼓舞時,一般都是由幾個壯小夥在一邊有節奏地敲鑼打鼓,其他人輪流跳舞。舞蹈的動作多樣並富有變化,動作還分為男式和女式,男式動作威武激昂,女式動作優美舒暢。

此外,芒鼓舞還有單人舞、雙人舞和集體舞。這些舞蹈的動作基本相同,都是一隻腳前伸,屈膝,腳尖點地,跳舞時往上提起,小腿彈動;另一隻腳半蹲,臀下坐,雙手上下交替,蹲下時手挨身體,掌心朝外,從胸前斜下至腰側;起立時手臂稍開放,環至胸前,上身隨手臂的舞動而扭動,臀部左右擺動。有的舞蹈還用雙手手背擊鼓、後仰身擊鼓和跳起後手背從抬起來的腿下擊鼓等動作。扭身和擺臀顯示出粗獷和柔和。身體的起伏也具有變化,起的時候多為輕拍,伏的時候多是重拍。整個舞蹈表現出一種古老、深沉、質樸、粗獷的動律和風格。

五、哈尼族的蘑菇房

奇特的蘑菇房

哈尼族人在選擇住址的時候,一般喜歡選擇居住在向陽的山腰,並依山勢來建造他們的村寨。其村寨一般為幾十戶,多的可達數百戶,村寨後是叢林,村前是層層延伸的梯田,距村寨不遠處就是泉水井。哈尼族住房結合地形佈局,高低錯落有致,形成了樸實多變的景象,最有趣的是他們的房子都像一個個蘑菇,因此人們也稱它為蘑菇房。

第六章 哈尼族文化(3)

蘑菇房是怎麼建起來的呢?傳說很久之前,哈尼族人全部住在山洞裡,由於山高路陡,出門很不方便。後來,哈尼族人遷徙到一個名叫“惹羅”的地方,這裡的山上到處都生長著個頭很大的蘑菇。它們不怕風吹雨打,一些螞蟻和蟲子也在它們下面做窩,於是哈尼族人就照著蘑菇的樣子蓋出了蘑菇房。

哈尼族蘑菇房狀如蘑菇,形式多樣,大多是土牆草頂樓房,由土基牆、竹木架和茅草頂三部分構成。房子以石子墊基,以木為柱,土基砌牆,屋頂為四個斜坡面,上面鋪有茅草,少數用瓦覆蓋。房子分為上、中、下三層。底層關牛馬牲畜、堆放農具等;中層住人並存糧食;上層堆放雜物,並設有一個常年煙火不斷的方形火塘。一些竹木結構的樓房還設有涼臺,樣子別具一格。

蘑菇房玲瓏美觀,使用效果很好,還具有冬暖夏涼的優點。

六、哈尼族姑娘節

哈尼族人在每年農曆二月初四,都要過一個很有意思的姑娘節。

姑娘節起源於一個古老的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個四面環山的村寨裡有一個長得像仙女一樣的姑娘,名字叫悠瑪。後來,悠瑪與村寨裡一個英俊的青年獵人戛期相愛了。在當時,哈尼族姑娘的婚姻是要父母和土司頭人作主的。悠瑪的父母不同意兩人的婚事,並把她許配給了土司殘疾的兒子。

悠瑪哀求父母也沒有用,為此她很痛苦,於是決心以死來捍衛自己忠貞的愛情。在農曆二月初四這一天,悠瑪一個人去山上砍柴,遇到了臨村的3個姑娘。悠瑪向她們訴說了自己的遭遇,3個姑娘聽完後都放聲痛哭,原來她們也是到這裡來躲避不幸婚姻的。後來,4個姑娘一起在山頂上互訴苦衷,忘了砍柴和回家,她們越說越傷心,最後一起跳崖自盡。

這個悲劇的發生使哈尼族人認識到長輩不能干涉姑娘和小夥子的婚姻,應該尊重姑娘,讓她們自己選擇意中人。為了告誡後人,哈尼族人就把每年的二月初四定為“姑娘節”,用節日的方式表示尊重婦女和婚姻自由。

現在,每到這一天的早晨,在天還比較黑的時候,村裡的男人們就要先挑回一擔水,等天開始慢慢亮起來時,男人還要砍一捆柴回來。然後,男人們就生火燒水,婦女也開始慢騰騰地起床,此時男人要把洗臉水恭恭敬敬地端給她。接下來,男人們還要煮飯、洗菜、剁豬食、洗碗筷、帶小孩;婦女則悠閒地坐在一邊,要麼指揮男人做這做那,要麼聊天、做點針線活。

吃過午飯後,男人們就要急忙趕到寨中的公共場地去,因為按當地的習俗和說法,先到這裡的人是勤勞者,後到的就是懶惰者。這時,小夥子們要向情人借來女式的衣褲,把自己打扮成姑娘的樣子,並在歡快的絃樂伴奏聲中跳舞。傍晚時,他們又要趕緊回家做飯,繼續服侍婦女到深夜。

七、哈尼族“耶苦扎”節

《滇味月餅》 第16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