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2部分 (第1/4頁)

世紀史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淶囊庖辶�怠K淙瘓駝饈道��裕�燦鋅贍蓯且蚴貝��舨挪豢衫斫猓��庵智榭鮃歡ㄊ譴嬖詰摹>褪竊諳執�母枰ブ校�鑰煽吹秸庋�摹靶恕薄�

進一步,“興”又兼有了比喻、象徵、烘托等較有實在意義的用法。但正因為“興”原本是思緒無端地飄移和聯想而產生的,所以即使有了比較實在的意義,也不是那麼固定僵板,而是虛靈微妙的。如《關雎》開頭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原是詩人借眼前景物以興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但關雎和鳴,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間的和諧恩愛,只是它的喻意不那麼明白確定。又如《桃夭》一詩,開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寫出了春天桃花開放時的美麗氛圍,可以說是寫實之筆,但也可以理解為對新娘美貌的暗喻,又可說這是在烘托結婚時的熱烈氣氛。由於“興”是這樣一種微妙的、可以自由運用的手法,後代喜歡詩歌的含蓄委婉韻致的詩人,對此也就特別有興趣,各自逞技弄巧,翻陳出新,不一而足,構成中國古典詩歌的一種特殊味道。

總而言之,《詩經》是中國詩歌,乃至整個中國文學一個光輝的起點。它從多方面表現了那個時代豐富多采的現實生活,反映了各個階層人們的喜怒哀樂,以其清醒的現實性,區別於其他民族的早期詩歌,開闢了中國詩歌的獨特道路。雖然,由於特殊的社會生存條件,《詩經》缺乏浪漫的幻想,缺乏飛揚的個性自由精神,但在那個古老的時代,它是無愧於人類文明的,值得我們驕傲的。

第二章 歷史散文

先秦歷史著作的形成,有一個演變過程。早期的《尚書》,除假託的部分,完全是史官所儲存的檔案的彙編;《春秋》雖相傳經過孔子的刪定,但仍然保持著史官記錄的體式。戰國初形成的《左傳》、《國語》也利用了大量史官記錄,但已經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官方著作。至於戰國末年至秦漢之際形成的《戰國策》,其主要來源是策士的私人著作。總體說來,這個過程表現為官方色彩逐漸減弱。

由此帶來一系列的變化:首先,愈是後期的著作,所表現出的官方意識形態特徵愈淡薄。尤其反映策士思想的《戰國策》,由於當時的“士”本身是“四民”之一①,雖具有進入統治階層的可能,但其思想情趣,還是帶有濃厚的民間色彩。其次,古史“記事”與“記言”的區別,在《尚書》和《春秋》之間還是截然分明,而以後就漸漸混淆了。再次,愈是後期和愈是接近民間的著作,其文學成分愈是顯著,而相應的,在史學的嚴格性方面都有所削弱。

……………………

①周王朝的“士”原來是貴族的最低一級,至戰國時成為庶民的最高階。參見余英時《士與中國文化》。

第一節 《尚書》與《春秋》

《尚書》意為“上古之書”,是中國上古歷史檔案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蹟作品的彙編。春秋戰國時稱《書》,到了漢代,才改稱《尚書》。儒家尊之為經典,故又稱《書經》。

《尚書》據說原有一百篇,秦代焚書後,漢初僅蒐集到二十九篇,用當時通行的隸書寫定,稱今文《尚書》。漢武帝時,從孔子故宅中發現用古文字寫的《尚書》,比今文《尚書》多十六篇,稱為古文《尚書》,這十六篇不久亡佚。晉人偽造古文《尚書》二十五篇,又從今文《尚書》中析出數篇,連同原有的今文《尚書》共為五十八篇,也稱古文《尚書》。《十三經注疏》中的《尚書》,就是經過晉人手術的這種古文《尚書》。

《尚書》包括虞、夏、商、周書。《虞書》、《夏書》非虞夏時所作,是後世儒家根據古代傳聞編寫的假託之作。

《商書》是殷王朝史官所記的誓、命、訓、誥,其中《湯誓》按時代說應為最早的作品,但這篇文章語言流暢,可能經過後人的潤色。《盤庚》三篇古奧難讀,較多地保留了原貌。

這是殷王盤庚遷都時對臣民的演講記錄,雖然語辭古奧,但盤庚講話時充沛的感情、尖銳的談鋒,還是可以感受到的,如他說:

非予自荒茲德,惟汝含德,不惕予一人。予若觀火,予亦炪謀,作乃逸。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若農服田力穡,乃亦有秋。(《盤庚》上)

短短的一段話,用了三個比喻,貼切、生動,具有形象性。其中“有條不紊”作為成語,至今仍被沿用。又如盤庚告誡臣下不要煽動民心反對遷都,說那樣便會“若火之燎於原,不可向邇,其猶可撲滅”,弄得不可收拾,比喻也很生動。

《周書》包括周初到春秋前期的文獻。其中《牧誓》是武王

《中國文學史袁行霈網課》 第12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