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三十二章 有人找事 (第1/3頁)

聖閒散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既然雕版印刷可以,那為什麼自己影印出來的會失敗?

李淳風說過制符的要素,一是畫符者的水平,二是符基,三是墨。

制符人這一項暫時放一邊,因為自己是用的印刷所以沒有這個選項,只能從紙和墨兩個方面找原因。

紙是銘洋牌靜電覆印紙,號稱是木材紙漿製作,具體原材料未知。

尺寸是A4,210*297,單位毫米,規格是70g紙張。

工業化生產出來的紙張,估計效果沒有唐朝手工紙的屬性好;但是既然木板,石頭等物事都能做為符基,沒道理這種紙張不行;若是這種銘洋影印紙有問題的話,那是不是換成其它紙可以?

影印店裡別的沒有,紙是非常多的,影印紙,雙膠紙,銅版紙,白卡紙,彩卡紙,紅黃藍綠等諸多顏色的彩色影印紙紙,珠光紙,做書本封皮用的各種帶顏色帶紋路的封面紙,不乾膠、硫酸紙等等;就算自家店裡沒有,旁邊還有很多賣紙的,總能找到一款合適的。

一種不行,再換一種就是,白的不行就換紅的,薄的不行,換厚的就是。

說試就試,葉謹瑜分別將紅黃綠藍等幾種顏色的紙張放進影印機中,分別印了一張,然後一張張的試電。

紅紙,不行;黃紙,還是不行,綠的藍的,依舊沒用。試驗證明,用店裡的紙張統統失敗。

連續的失敗,讓葉謹瑜頗受打擊,最後一狠心,葉謹瑜將從唐朝帶回來的大張黃裁了一張A4大小的紙,然後手送輸入了一張。

通電測試,結果依然是失敗的。

連唐朝帶回來的專用符紙都不行,說明不是紙張的問題;葉謹瑜看著堆了一地的廢紙,低聲罵了一句:“日,早知道就先拿一張符紙試了,浪費這麼多紙。”

既然不是紙張的問題,那就是墨了;影印機碳粉印出來的符不起作用,得換墨才行。

李淳風說過,硃砂、古人磨出來的墨、還有血液,都能當成畫符的墨水,不過李淳風用的似乎都是硃砂。為了保險起見,葉謹瑜覺得自己應該選用硃砂做為印符的墨。

硃砂的學名叫硫化汞,化學式:HgS,是一種天然礦石,大紅色,有金剛光澤至金屬光澤,屬三方晶系。

它是一種紅色晶體,葉謹瑜拿在手上的就是,好大一砣;如果有人告訴他,這是紅寶石原礦,沒什麼見識的葉謹瑜估計也會相信,因為確實很漂亮。

可是要怎麼才能將這麼大一砣硃砂弄成粉末狀呢?度娘給出的答案是用藥錘搗碎。

這個用在影印機上顯然是不行的,影印機使用的碳粉非常細,它們的顆粒度甚至只有幾個微米,用藥錘怎麼可能搗到幾微米的碎度。

而且影印機使用一種鐵粉末做為載體,將碳粉轉送到硒鼓上去,這載體能不能吸附硃砂顆粒也是個問題。不光是轉印的問題,就是影印最後一道工序:定影,也是一個未知數,現在還無法確定硃砂能不能像影印碳粉一樣透過高溫吸附到紙張上。

也就是說要想將硃砂做為影印機的碳粉,葉謹瑜至少要解決三個問題:第一是硃砂的微米級粉末化,第二是粉末能讓載體吸附轉移到硒鼓;最後一個就是解決吸附到紙張上的問題,要保證硃砂不脫落。

這些問題以葉謹瑜現在的技術和資金實力,任何一個都是難以逾越的天塹;三個加起來堪稱三座大山。

若是一定要用硃砂當墨,必須另想辦法。怎麼辦呢?

辦法總比問題多,一定能解決的。再想想就好了。

想著,想著,剛跑了幾公里路的葉謹瑜疲憊不堪的靠在沙發上沉睡過去。

……

清早,捲簾門又傳來轟轟的敲門聲,驚醒了正在做噩夢的葉謹瑜;

“靠,被子都沒蓋,難怪夢到自己沒穿衣服在雪地裡打滾,凍得不行。”暗罵了一聲,然後沒好氣的對著門外喊道:“來了來了,別敲了!誰呀?這大清早的。”

葉謹瑜估計又是那個同行小夥計來例行性的敲門了。

一把拉開,門外站的居然不是那個小夥計,而是一箇中年大漢;見到葉謹瑜,那大漢板著臉問道:

“你就是這家店子的老闆?姓葉?”

看他板著臉的樣子,似乎想告訴葉謹瑜:我很不好惹,你最好老實點,不要得罪我。

葉謹瑜畢竟剛出學校不久,還不知道社會的黑暗。見對方問,他點頭道:“對啊,我是姓葉,是這個影印店的老闆。你有什麼事嗎?”看對方的樣子,也不像是要影印,所以

《點歪科技樹什麼意思》 第三十二章 有人找事(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