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59章 下一部電影 (第1/3頁)

搖曳菡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託比還說謝謝你呢,謝謝你向李安推薦他,不過他這會兒正在康涅狄格州拍戲,幾乎與世隔絕,只能等拍完《冰風暴》後回來再約了。”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說。

“《冰風暴》的劇本我看過,非常棒,這對託比來說是個機會。”威廉握著話筒,對電話那頭的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說:“至於正式的道謝,我們之間哪用的著這個?等他拍完戲回來大家一起去派對酒吧開心開心就行啦。”

《羅密歐與朱麗葉現代版》的後期製作已經完成,這個月陸續開始舉行內部試映會,洛杉磯、紐約、芝加哥分別試映後,11月1日會在洛杉磯舉行首映。

因為成本原因,《羅密歐與朱麗葉現代版》並沒有類似走紅地毯閃光燈嘩嘩閃瘋狂影迷興奮尖叫之類的首映戲碼,那是屬於投資過五千萬甚至上億美元的大片,或是話題度特別高的電影首映式才會有的待遇,《羅密歐與朱麗葉現代版》和很多千萬級別投資的電影一樣,首映式不過是電影主創人員、特別邀請的影評人、媒體和少數幸運的影迷同聚一堂共同觀影罷了。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和威廉的這次通話,主要聊的就是威廉回不回洛杉磯參加首映的事。

“首映我就沒辦法趕回洛杉磯參加了,給魯赫曼導演帶去我的祝福,祝票房口碑雙豐收之類的。”威廉想了想,說:“對了,我還定了很多束花,你覺得是在首映前送還是首映後送比較好?”

“首映之後送吧,到時氣氛應該不會差的,之前在芝加哥辦的那場試映會反響很不錯,《芝加哥太陽報》《芝加哥論壇報》這兩家在本地最有影響力的媒體都是稱讚較多,羅傑·埃伯特還給出了三顆星呢。”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話音裡難掩偷笑聲:“對了,羅傑·埃伯特在《芝加哥太陽報》的專欄裡寫了這樣一句話,我念給你聽——從美貌值上講,帕里斯伯爵的演員或許比克萊爾·丹妮絲更適合演朱麗葉。”

“說的好像你沒這樣被拎出來比喻過似的。”事實上類似的議論從他們還在墨西哥拍片的時候就有了,只不過大家都揹著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威廉和克萊爾·丹妮絲三個當事人在說。“還有羅傑·埃伯特,只要不是太爛的電影,他現在不是給誰都點贊麼。”

羅傑·埃伯特是美國最有名的影評人之一,1967年開始任職於《芝加哥論壇報》,1975年成為第一個獲得普利策批評獎的電影影評人,從而在世界電影評論界的地位一下子超然起來——其實當時的羅傑·埃伯特才剛剛28歲而已——七十、八十年代,或許是有普利策獎在身後鞭策,羅傑·埃伯特發表了大量的見解獨到的影評,並且數量多到幾乎一年平均300多篇,或許是由於出生在二戰結束階段,又是德國移民後代的原因,羅傑對電影裡的法西斯主義非常敏感,一旦見到,就毫不留情的批評,辛辣的諷刺和幽默的嘲諷征服了當時幾乎所有影迷。

雖然遇到不喜歡的電影會直接批評,比如在評論1994年的《浪子保鏢》時,羅傑·埃伯特就用了“我討厭這部電影,討厭討厭討厭討厭討厭這部電影。”如此直白到能讓導演主角都羞愧致死的評論,但在其他多數時候,特別是進入九十年代以來,羅傑·埃伯特已經越來越寬容了,他見到佳片就要特豎起大拇指的模樣已經成為了美國影評界的一個標誌性形象,哪怕遇上爛片也要意思意思給半顆星,除非他覺得影片“毫無藝術性”或“道德觀令人討厭”,才會給打0分。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強調:“三顆星!三顆星!羅傑今年還沒有給過滿分電影好嗎?”

“好啦,我只是吐個槽而已,你不用在意我。”威廉說:“《芝加哥太陽報》已經有試映會的影評登出來了嗎?一會兒我去報亭找找看。”

雖然威廉嘴上說羅傑·埃伯特“給誰都點贊”,看似有些嘲諷,其實他心裡挺佩服這個美國影評界的元老的,很多影評人,特別是比較有資歷的那種,為了體現和鞏固自己的格調,極少大篇幅讚美某部電影,哪怕是當屆奧斯卡最佳影片,他們也能用吹毛求疵的眼光給你數出缺點一二三來,比如說《洛杉磯時報》的影評人肯尼斯·圖蘭、英國著名影評人馬克·克默德和《華爾街日報》影評人喬·摩根斯特恩等,就是以眼光高和喜歡辛辣諷刺而著名。

但是羅傑·埃伯特不一樣。

曾看過羅傑·埃伯特很多本書的威廉知道這個老頭毒辣起來,其實誰都擋不住,特別以羅傑·埃伯特如今的身份地位來說,完全可以做到只動動筆桿子,就徹底殺死一部電影,但他卻只在年輕時候暢所欲言,年紀越

《影帝的誕生完整版影片》 第59章 下一部電影(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