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漣麒和郝魁 (第1/3頁)
騎馬釣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王錦和遊曉清白天的時候可以正常的生活和學習,我也就不用老跟她們待在一起,這幾天我也就透過柳師父組織的一些關係,得到了王錦所在的那個下縣的縣誌副本。
雖然是個副本,可用來查閱資料已經足夠了。
這本縣誌是從明朝初期開始由縣衙的的師爺編纂擬定的,主要記錄了他們縣裡發生的一些大事兒要案,不過也有空缺的年份,而我比對了那一些年份,差不多都是戰亂時期。
也就是說,這本縣誌除了戰亂期間會空缺一些,而後面沒有補上外,其他的訊息還是相當齊全的。
因為王錦說她村裡的那個塔是明朝建的,所以我就著重查閱了明朝的部分。
終於在嘉靖年間找到了一絲線索,嘉靖四十年的時候,這個縣裡來了一個縣令,姓郝名魁,這個縣令不是科甲出身,而是一個道士,他能被封為一縣之首,還是得到了嘉靖皇帝的親自認命,只可惜他這個縣令只做了一個月不到就消失了,而他的消失恰好和實心塔有關。
我看過一些史書,這嘉靖皇帝初期算是一個好皇帝,還給逐漸走向衰落的明朝帶來了一次中興,可惜好景不長,到了後期,他迷上道法,開始煉丹追求長生,從而不理朝政,甚至還委派了很多道士作為官員到全國各地去搜集煉丹的材料,而這個郝魁怕就是那些道士中的一員。
縣誌記載,郝魁到了縣衙之後第二天,就帶著幾個衙役到去了王湖村,也就是現在王錦的村子,郝魁到這裡的目的是為了尋找一種叫“漣麒”的水獸,至於何為“漣麒”,編纂縣誌的師爺就說了一句:“吾縣,縣令之下,無人知曉此物,亦或是天物,而不可知也。”
看到這裡的時候,我就覺得那所謂的漣麒,多半是那個郝魁編出來唬人的,因為在看到這個名字後,我也查了不少資料,可卻絲毫沒有查到關於這個東西的記載,就連記載了很多怪東西的山海經裡也是沒有記載。
郝魁帶著一些人到了王湖村,就領著當地的鄉紳一起去了王湖村附近的那個“王湖”,也就是後來被水庫並進去的那個小湖泊。
到了王湖之後,王魁就吩咐到當地的鄉上派出漁民,開始晝夜不停地捕撈水獸——漣麒。
王湖村的人雖然沒見過漣麒這種東西,可這是官令,也就不敢違抗,只能按照縣令郝魁和當地鄉紳的要求,日夜不停地在王湖中撒網捕撈,撈上來的魚,郝魁直接命令烹煮之後分給當地村民。
起初這裡的村民除了撈上一些魚兒外,也就沒撈到啥,可到了半個月後,湖中的魚越來越少,撈上來的魚也就越來越小,當地的一些老人就說,不能再撈了,不然湖裡的魚兒就要絕跡了,就算撈,那也要把撈上的魚再放回去,反正這些天村民門已經吃夠了魚。
為此王湖村一個叫王喜的老書生還專門寫了一封請願信給郝魁,郝魁看過信後就笑了笑說:“此乃皇命,聖詔,絕一湖之魚有何不可?汝休驚怪。”
後面郝魁給那個老書生說,他之所以要把所有的魚捕撈乾淨,就是為了將以魚為食的漣麒無處覓食,進而鑽進他在王湖的北面佈置一個陷阱,裡面會以魚為餌,誘漣麒上鉤。
看來這郝魁從一早就知道那個所謂的漣麒不好捕捉,所以他從一開始到這王湖村行的就是“絕魚之計”。
看到這裡,我就有些不相信這個郝魁是一個道士了,道雖然沒有佛那麼嚴格的“殺”戒,可也絕對不會行郝魁那般歹毒的事兒。
老書生見勸說不了郝魁,就去找當地的幾個鄉紳,希望他們能夠幫著勸說一下郝魁,可那幾個鄉紳一心想著抱郝魁這個大腿,所以都是嘴裡答應了老書生,可實際上誰也沒向郝魁提這件事兒。
老書生也不傻,知道自己阻止不了這些人,就去村裡的宗廟給自己改了姓,他還說王姓造下大孽,他改姓只是不想受牽連而已。
老書生改姓自然受到村裡人唾罵,於是他也就搬出了王湖村,至於他的去向,縣誌就沒有記載了。
就在老書生搬走的第三天,那些在王湖捕捉漣麒的村民就開始一個挨著一個的出事兒,前兩個人是因為風大掀翻了船,被船扣在下面,然後給淹死了,再後來幾個,都是因為出去捕魚的時候,沒檢查好船隻,到了湖中央後船開始漏水,然後跟著船一起沉下去的。
看到這裡我就覺得有些怪異了,那些村民常年生活了湖邊,水性肯定不錯,絕對不會因為沉船就都給淹死,難道說是郝魁口中的那個漣麒作怪?
因為接連出事兒,村民們也就不敢再去湖裡進行捕撈,就在村民罷
《靈目島祈年年假睫毛》 第232章 漣麒和郝魁(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