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5部分 (第1/4頁)

生在秋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從錦州、淮海… … 他們是:聶榮臻、陳賡、劉亞樓、王秉璋、王掙、安東、劉有光、谷景生、劉秉彥、劉暄、張鈞、林爽、張鐮斧、楊亞中、周吉一、冬春、劉川詩、馬雲濤、方永仁、王太然。

他們是中國導彈火箭的希望所在,他們是支撐起中國現代國防的槓桿。中國的航天之星,從他們的肩上升起,中國的飛天之夢出自他們無私奉獻的寬闊胸懷。

迎接他們的是一片秋風颯颯,滿目荒涼。這兒沒有人們想象中的科學實驗大樓、專家別墅公寓、辦公樓區、總裝生產試驗的排排高聳寬敞的車間廠房,沒有圖書館、博物館、休憩的花園、體育館、俱樂部、職工宿舍樓。這兒真的是白茫茫一片。

瞧,任新民、屠守愕、梁守槳等被航天人稱為航天###的大專家,此時背起揹包、挎包,相邀著邁開大步朝著南苑二營門左邊那一排矮房走去。那一排破落低矮又溼又昏暗的泥屋,就是當年民國第一執政官段祺瑞修的供下層士兵住的營舍。任新民他們人還沒進屋,泥屋裡迎面撲來一股陳年積蓄的黴味,直燻得他們嗆咳起來。好在那時都是年輕人,就連任新民、屠守愕也不過四十出頭。他們相互看了一眼,心領神會地擱下揹包行李,隨手拿起靠在牆上的掃把、圓鍬、竹筐衝進泥屋幹了起來,掃的掃,鏟的鏟,運土的運土,沒到一個時辰硬是把小屋收拾得乾乾淨淨。屋裡有早來的人搭砌的炕,還鋪了麥草。咱們的幾大專家就這樣欣欣然然地住進了通鋪。當他們收拾好房屋,支起曬圖桌,走到對面小河溝洗臉,看見幾百米雨道似的兵營泥屋裡全都住滿了人。

遠處的楓樹下,聶帥和劉有光政委在談話,院警衛營的戰士在剛鏟淨荒草的平壩裡搭建一排五頂的大帳篷,幫剛到的100 多個來自全國各大學的學生娃娃們往帳篷裡搬行李。還有20 來個女大學生痴痴地瞧著戰士們赤腳踩在泥沼裡,為他們要住的帳篷挖排水溝。泥沼裡散發出的臭味讓姑娘們捂著鼻子卻又不好意思跑開。這時一個長得高高的粗粗壯壯的姑娘低頭脫了鞋,抓起地上的圓鍬喊道:“現在咱們已經是解放軍0681 部隊的女兵了,女兵就要有個女兵樣子,白己住的帳篷讓男兵幫著收拾,這成何體統?來吧,咱們也一起幹,把女兵之家收拾得漂漂亮亮。這兒比上甘嶺的坑道強多了,至少沒有美國佬的大炮、飛機在頭上亂炸!”瞧,這姑娘還真有點號召力,就這麼一吐喝,20 多個大學生女兵就跟著她衝進帳篷幹起來了。

那邊剛從聶帥身邊走開的五院政委、原二野戰軍十三軍政委劉有光少將,徑直朝三營門剛到的一部大卡車跑去。車剛停穩,20 來個來自北大、清華的學生就跳下車來,那其中就有後來的中科院院士、彈道設計專家餘夢倫。不過那時他還是個留著分頭、有點靦腆秀氣的大學生,好像與今天的國家級專家沾不上邊。還有一個就是後來成為“長征三號”火箭總設計師的謝光選院士。不過那個時候,這個從瀋陽兵工廠來的工程師也還是一個35 歲的小夥子。生在江西南昌的謝光選把江西人的機敏、憨實、智慧、文雅全都鋪在他那張臉上。

3 我來了!南苑(2)

說起這個謝光選,今天能走進南苑,與陳賡大將還有一段天生的機緣呢。有人說一個緣分會改變人的一生,這話就應在謝光選院士的身上。

1922 年11月5 日,謝光選出生在江西南昌市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中,祖父是當地一代儒醫,少年時就為謝家立下“寧存千卷書,不置萬畝田”的祖訓。父親因精通中國銀行金融業務在省內銀行界頗有名望,他留給孩子的家訓是“讀千卷詩書,學一技之長”。謝光選從小勤奮好學,1 942 年報選大學時,幾家名校都錄取了他,因家境艱難,一時交不起名校所要的高昂學費,只好選擇了公立重慶兵工學校大學部。他怎麼也想不到,從這所學校先後走出的任新民、李乃暨、徐蘭如等當今中國著名的航天專家竟和他是先後同學。畢業後他被分配到瀋陽兵工廠,時值遼瀋戰役已打響,戰役結束後解放軍接管了瀋陽兵工廠。解放戰爭急需新式武器,謝光選和兵工廠的技術人員一起,先後成功地研製出戰術火箭的發射器和坦克火箭炮,為此獲得東北兵工總局獎勵和瀋陽市第一屆勞動模範稱號,並晉升為工程師。

1956 年初,兵工廠來了一個身穿便衣、頭戴皮帽的首長模樣的中年人,還有八個工作人員陪同,並提出要到各個車間走走看看。因廠長和書記外出不在,辦公室就抓了謝光選的差,代表廠方領著他們隨便走走。哪知道這中年人竟提出要去炮彈車間和製造反坦克火箭的研究

《天歌起來原唱》 第5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