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政績突出 (第1/3頁)
金哨本無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說起這個年代的海上航行,委實是沒有什麼安全保障,出海航行要靠菩薩保佑,萬一要是遇上風暴,那就懸得很吶。一年來,海上風暴已經吞噬了臺宋海貿公司七艘船隻了,運兵船也吞噬了三艘,至於民間商船沉於海底者,更是不知凡幾。
而哈唐國號稱先進,一艘船載著哈唐國陸沉之後倖存的最後二百多人迴歸大宋,結果也在半途上遇上風暴沉沒海底,要不是遇上特區的混合船隊,這一幫哈唐國碩果僅存的精英也早就悉數葬身海底了。話說哈唐國忽然就整體沉於海底,只有區區二百多人在大災難中活下來,這可是奇事一樁啊,這事兒當然令人大感疑惑,但所有的海歸眾都是眾口一詞,懷疑者也就將信將疑,只能暫時接受這種說法。
好吧,不管怎麼樣,他們在迴歸大宋的航程中,遭遇風暴沉船,這是千真萬確的。估計也是因為這麼一次死裡逃生,才會有膽小者搞了這麼個極端追求安全的船型,這樣的追求有點病態,有點偏執狂,但毋庸置疑,確實是迎合了大家的安全心理,起碼韓侂冑就覺得這船型靠譜,將來能夠少損失船隻貨物,那無論如何是好事。
趙抦也打心眼裡喜歡,大海上航行畢竟太沒有安全感了,動不動就來一場暴風驟雨,要是有了這種船,我堂堂國公那還怕坐船嗎!話說連坐船去往臺北,堂堂國公心裡也要擔驚受怕,咱還是儘快造出這種不沉之船吧。
其實茅庚也贊成造幾艘這種安全第一的船型,這就像後世要給大領導配備防彈車一樣,像趙抦這樣的皇孫出航,那當然是安全第一了,造個三四艘這樣的“寶船”還是很必要的。再說自己也怕死啊,特區配備一兩艘似乎也是題中應有之意。
但是照韓侂冑的意思,那是要拿這個船來運貨啊,這就太離譜了吧。然而韓侂冑也有道理,風暴中損失一艘船連人帶貨算下來,還不光是經濟損失可以算得來的,若是臺宋海貿下屬一個個因此視遠洋航運為畏途,那隊伍還怎麼帶!
清一色造出這種奇葩的船型用來運輸,別開玩笑,當然是不可能的,那樣的話,必然會大大犧牲速度和裝卸效率。
不能不說,最近一年來,臺灣對船運的需求增長實在是太快啦。因為特區各項新產品要源源不斷輸出,這都是需要運輸噸位的,而特區對原料的需求也十分殷切,比如下龍灣產出的煤炭,還有生鐵、鋅以及最近在潭州採掘出的錳鐵礦,這些原料的運量一再看漲,一來一往,運量蹭蹭蹭往上直蹦,這麼一來,需要的海船就多了去了。
還有夏裔島也就是北海道產出的漁獲,也是需要運力的。
此外,老丘一行抵達特區之後,又加上了一項新的運輸業務。這項新業務,就是運輸鳥糞石。
要說鳥糞石,產地當然首推諾魯國,諾魯國的鳥糞石產量妥妥的世界第一。不過呢,諾魯國並不是世界上唯一出產鳥糞石的地兒,世界上產鳥糞石的地方,其實還有不少的。
話說羅德曼是澳大利亞人,這人還是個農場主,澳洲的農場主曾經習慣於用鳥糞石作為肥料,因為諾魯國曾經隸屬澳洲管轄,在澳洲管轄的四十多年間,諾魯島的鳥糞石大量輸澳。1964年,諾魯國獨立,它的主要經濟來源還是賣鳥糞石,主要客戶還是澳大利亞。
不過呢,資源總是會衰竭的。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前,諾魯國出口鳥糞石為100萬至150萬噸。自八十年代後期開始,產量逐年下降。2002年降至約20萬噸,2003年不到10萬噸。2004年產量僅為約4萬噸。最後,諾魯將21平方公里的國土全部刨了一遍,終於刨無可刨——全國將近四千萬噸的鳥糞石都賣光了。
問題來了,一向就是靠資源吃飯的諾魯,這一下怎麼辦呢!人家有辦法,他還真想到了一招——算曆史帳。諾魯正兒八經向國際法庭起訴澳大利亞,聲稱澳大利亞在統治諾魯那段歲月大肆開採諾魯的鳥糞石,造成生態破壞,理應予以賠償。然後呢,這官司還打出了成效,瑙澳最後達成庭外和解,澳大利亞同意賠償瑙1.07億澳元。
澳大利亞和諾魯打官司的時間持續了四年,這四年澳大利亞一直就在尋找有利於自己的證據,很快,他們就找到了證據,那就是日本佔領臺灣時期,將臺灣周邊所有產鳥糞石的島上刨地三尺,將鳥糞石開採一空。但人家日本採就採了,根本沒見臺灣向日本索賠啊,你看人家臺灣的風格有多高!相比起來諾魯國就太不講風度了。
此事捅到媒體上,小報上一渲染,所以羅德曼就知道了一件事,原來臺灣好幾個島上也是盛產過鳥糞石的。其中,
《大宋新時代小說》 第二百二十六章 政績突出(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