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32部分 (第1/4頁)

一半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武陵郡的糧食作物主要是水稻,今年一直風調雨順,新任武陵郡守張逸上任之後,又非常重視農業生產,在水利灌溉和勸農方面做得很不錯,所以今年水稻的長勢很好,眼看是一個豐收年。

身為刺史、太守,每年在春耕和收穫的時候都要象徵性的到農田裡勞作一天,以示對農業生產的重視,今年春耕時,由於要去南陽平趙慈之亂,所以王叡沒能與民同作,收穫時節,王叡是一定不能錯過了的。

這也是一種收穫民心的途徑。

這一天,王叡、王衡、張逸,還有州郡官吏們,一起換上了農夫的裝束,來到了漢壽城東郊的一片田地裡。

鄭玄也帶著他的一些得意弟子們,興致勃勃的來了,他在家鄉和不其山躬耕多年,對農業生產還是很有興趣的,事實上,他教授的課程裡,就有一些涉及到農業生產,他的弟子中,懂得農學的也為數不少。

這個時代,許多偉大的經學大師不但鑽研理論,也樂於實踐,他們所教授的課程也非常豐富,不僅僅只有儒學,包括黃老之術、法律、天文、曆法、算學、詩賦、圖緯、農學等無所不教,思想束縛很少,教出來的弟子也有很多方面的人才,這與後世的儒生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形成了鮮明對比。

鄭玄當然也在此列,而且他還更進一步,創立了古文經學與今文經學融匯一爐的鄭學。

王叡他們來到這片田地之後,當地的鄉薔夫、鄉老還有一些老農迎接了他們,他們向王叡等人行了禮,王叡微笑著問道:“今年的收成如何?”

鄉薔夫名叫潘貴,他恭敬的回答道:“王使君,今年幸得風調雨順,州郡政令得當,今年的收成應該會很好。”

王叡含笑點頭。

在舉行了一個簡短的開鐮祭祀儀式之後,眾人帶著鐮刀下了田地。

王衡這還是第一次下田,他學著別人的樣子戴著簑笠,穿著短褐短絝,打著赤腳,拿著鐮刀,開始割起了稻穀,可是他看別的老農割得甚是輕快,自己割就遠不是那麼回事了。

收割稻穀需要弓著腰,王衡如今個子長得很快,已經長到七尺五寸左右,弓著腰沒一會兒就是腰痠背痛,這種痠痛並不是他體力不濟,所以也無從緩解,他割著割著便要直起腰來,歇息一下。

很快,他便被身邊的老農丟下了很遠,就連鄭玄的幾個弟子也比他快得多,王衡無奈的嘆氣搖頭,只能在後面苦苦追趕。

王衡的這塊田只割到不到一半的時候,他左邊的一位老農便割完了他自己的一塊田,看王衡割得辛苦,質樸的老農便過來幫他了,王衡自失的搖頭道:“老丈,我太沒用了。”

老農手中一邊飛快的割著稻穀,一邊笑道:“公子是做大事的人,這樣的小事有我們這樣的人做就可以了。”

王衡道:“這可不是小事,民以食為天,天下的人都要靠農夫來養活呢,我當然也不例外。”

老農只是笑了笑,沒有說話,只是手底下加快了割稻穀的動作。

王衡問道:“老丈,你家中還有些什麼人?你家有多少田畝?日子還好過嗎?”

老農臉上露出了笑容:“公子,小民家中還有一個老妻,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女兒尚未成年,兩個兒子均已娶妻,大兒子已有一子,二媳婦也已身懷有孕了。小民家裡共有田地七十一畝,今年收成不錯,每畝收成至少三四石,王刺史與張太守又體恤百姓,看樣子明年日子好過許多了。”

王衡很快就心算起來,漢代田賦並不高,三十稅一,老農家裡有田七十一畝,這一帶所指的畝是漢代的大畝,每畝大概等於現代的0。7畝,如果畝產能夠達到三石的話,七十一大畝可收稻穀二百一十三石,如果能達到四石的話就是二百八十四石。

荊州的糧價沒有北方高,稻穀價格大概在每石二百錢多一些,這樣,老農家裡今年收穫的稻穀大概價值四至五萬錢,也就是說,一家人一年的收穫也就相當於一斛武陵春酒。

就這些收穫還要交稅,田賦大約要交七至九石,老農家裡共有六個成人,每人算賦一百二十錢,不過他家的小兒媳懷孕了,可以不用交算賦,算賦一項要交六百錢,口賦往年要交一百錢,今年倒應該是免了。

如果是在往年,曹寅收的苛捐雜稅還有不少,今年都取消了,也就是說,老農家裡今年剩下的收入還有四萬多錢,以如今的物價,養活全家人倒還是可以的。

可是如果年成不好,賦稅又高的時候,老農一家人的日子就確實是不好過了。

像前幾年北方大旱

《三國乘虛而入》 第32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