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部分 (第1/4頁)

貓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書評 我的心被撼動

我的心被撼動

胡因夢

初次探訪克里希那穆提故居“松舍”,應該是1992年的深秋之際。早年克里希那穆提靜坐悟道的那棵大胡椒樹,如同佛陀證入無上正等正覺的那棵菩提樹一樣,多年來一直被前往奧哈伊朝聖的人們仰望緬懷著,我的相簿裡至今還有一張在那棵胡椒樹下留影的照片。

數年後再度與友人造訪“松舍”時,胡椒樹已經面目全非──它被山谷裡的一場雷電擊中而斷成了兩半──從這斷裂的樹幹裡,有一些新的樹枝和綠葉又慢慢長了出來,看起來有點像個滿頭亂髮、比例顯得突兀的矮人。一時之間不知該以何種心情來替代原先的朝聖之意,但隨即就給了自己一個頗為合理的解釋:像克里希那穆提這樣的禪者,豈可容許追隨者依止不變的軌則,抱持太容易被預測的心態呢?他的霹靂手段和徹底解構的風範,即使在辭世多年之後,仍然留下了餘威。

你若是造訪過奧哈伊,就不難體會克里希那穆提與這片山谷的交情了。這裡滿山遍野盡是亮晶晶、黃橙橙的橘子,你可以想象一下果子未結之前橘花飄香的誘人氣味。橘花的香氣是會讓人流連忘返的。

在這片遼闊的印地安聖地之上,克里希那穆提卓而不群的空性,孕育出了無人可以取代的洞見。有幸能閱讀他辭世前兩年記錄下來的這本《最後的日記》,我的心仍然被言詞中流露出的對人性的深切期許所撼動。

這的確是克里希那穆提最動人的著作之一。

序言

本書是克里希那穆提(Krishnamurti)所有著作中唯一一本在其獨處時,將其獨白錄音的著作。

自從1982年《克里希那穆提的日記》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之後,筆者打算再接再厲,由於那時克里希那穆提的手已經抖得非常厲害了(當時他已87歲高齡),書寫會令他感到十分疲憊,因此有人建議他採用口述的方式。這個建議打動了他。然而,他不能立刻付諸行動,因為當時他正要飛往印度,他的日程已經排滿了。1983年2月,在克里希那穆提返回加利福尼亞的途中,他用全新的索尼錄音機錄下了本書的開頭部分。

除了這一部分以外,所有內容都是在克里希那穆提的家中錄製的,他家位於洛杉磯北部80英里左右的奧哈伊山谷(Ojai Valley)松木別墅(Pine Cottage)。他可以在用過早餐之後躺在床上錄製,而不會受到打擾。

1922年,克里希那穆提與他的弟弟首次住進了松木別墅,當時只是借住朋友的地方。同年8月,他歷經了一次精神之旅,這次體驗完全改變了他的生活。不久之後,他建立了基金會,受捐購買了這棟別墅與周圍6英畝土地。1978年,克里希那穆提在松木別墅的基礎上加建了一座美麗的新房,與此同時,他還保留著最初的臥室與一間小客廳。

他的自述沒有像著作一樣收尾,有時他的聲音含糊,變得飄遠,因此,與《筆記》 和《日記》 不同,為了表意明確,輕微的改動不可避免。

這些篇幅可以使讀者非常靠近克里希那穆提,就好像瞬間進入了他的意識一般。在其中的一些篇幅裡,他還虛構了一位訪客來提問並引出話題。

本書點出了克里希那穆提教義的主旨,對於眾多將克里希那穆提視為詩人與哲學家的人而言,本書大部分篇章以對自然的描述開頭,這撫慰了他們的精神,令他們能夠直觀地接受後續內容。書中有些重複的部分,但這些部分是為了強調筆者深意所必需的,它們清楚地展現出每一天對克里希那穆提而言都是全新的,完全脫離了過去的束縛。

奇怪的是最後一篇,也是最美的一篇,是關於死亡的。這是我們最後一次聽到克里希那穆提的自述。兩年之後,他亡故於松木別墅的臥室內。

瑪麗?勒琴斯

1983年2月25日 星期五 與所有生命建立關係

河邊有一棵樹,數週以來,每當日出時分,我們就會凝望著它。當太陽緩緩從地面升起,慢慢爬過樹梢,一瞬之間,這棵樹就會變得通體金黃,每片葉子都亮閃閃的,充滿了生機。就在凝望之中,你忘記了時光流逝,忘記了弄清楚它是什麼樹。因為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從它那美麗的身軀上散發出一股奇妙的韻味,慢慢盪漾開來,籠罩了山野,籠罩了河流。當太陽再升高一些,樹葉就會微微顫動,跳舞一般。每一秒鐘,這棵樹都呈現出不同的風姿。日出之前,它朦朧暗淡、悄無聲息,遠遠地矗立著,很是矜持。曙光漸

《最後的日記 克里希那穆提》 第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