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衡中畢業生評價衡水中學 (第1/3頁)
櫛雨朔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衡水中學畢業生口述:我如何評價我的學校?
【四位畢業生回顧衡水中學】
“他(衡水中學)是個應試教育的典型,他眼睛裡只有分數沒有人。跟我們浙江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理念不符合,他們認為是先進,我們認為是落後的,我們浙江不需要。”衡水中學在浙江平湖設立分校,一位浙江省教育廳某官員在公開場合作出如上回應。
這代表了目前很多人對衡水中學的態度——狙殺高考工廠。這所被符號化的學校不是第一次陷入輿論漩渦。只是這次事關具體辦學,教育模式之爭幾乎是硬碰硬地撞在了一起。
認同應試教育的一方和倡導素質教育的一方,突然意識到“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教育”已經不只存在觀念裡了,它正在變得“非此即彼”。
正如爭議多年的計劃生育“突然”終結,或許中國高考及整個教育制度的改革到了必須明確選擇的時候。
在這個選擇落地之前,那些真正的當事人——學生的聲音不應該被淹沒,為此,我們採訪到了四位衡水中學畢業生,來聽聽他們的口述:我的高中時光是怎麼過來的,我如何思考“衡中模式”。
《“因為衡中,
我走出了本來的教育困境”》
林靜,2009級
現於美國洛杉磯讀研究生
如果不是2009年進入衡水中學,我的生活軌跡和現在一定完全不同。大概會讀我們縣最好的高中,然後進入一個很一般的大學,根本不可能像現在一樣,在名校本科畢業後、很“順理成章”地在洛杉磯繼續讀書。
我家離衡中有八百多里地,剛入學的時候,每個月放假只有一天半。那時候,也是我第一次離開爸爸媽媽身邊,特別想家。學校不讓帶手機,我每個課間都去公用電話亭打電話。高一上學期整整半年,我都是哭著過來的。
除了自己心裡的情緒,衡中一向“管教嚴格”的規則,也讓我很不適應。我是屬於散養型選手,但在衡中一切都要求一致。就拿疊被子來說:一定要疊成豆腐塊、被面不能有褶皺、床單一定要鋪平……這些規則,在一開始都讓我有些手足無措。
我印象特別深的是:那時候,學校不允許看“閒書”。有一次晚上剛熄燈,我躲在宿舍衛生間裡看小說。而在我們的規範要求裡,剛熄燈半小時內,一般不允許上廁所。有老師在走廊裡看到衛生間裡透出來的光,室友只能藉口“忘關燈”來給我打掩護。就這樣,我在漆黑的衛生間裡整整待了半小時才敢出來。
但是說到學校的規定,也沒有外界傳得那麼誇張。學校會分嚴打期和非嚴打期,嚴打期很容易被揪住小辮子;非嚴打期就還好,老師也是普通人,不會揪著錯處不放,只要學生不是太過格。這些規範都只是為了營造一個氛圍:嚴於律己、好好學習。
事實證明,氛圍營造很成功,但也磨滅了個性。比如心情不好的時候,它(衡中)會更傾向於壓抑情緒;會希望把每個人打造成它覺得合適的樣子。我現在的一些情緒,總是愛放在心裡,這種感覺很不好受。
不管怎麼說,我很感謝衡中。它是一個平臺,給我提供了走出自己原有教育困境的一個機會。
衡中讓我覺得可貴的另外一點,就是當時學校環境非常純粹。大家不會因為誰家裡有錢或沒錢,長得漂亮或不漂亮,而有針對性的交往。我們的同學間關係非常真誠,也不存在任何校園霸凌的事情。在這種封閉環境下,我收穫的師生情和友情,是這輩子再也難以遇到的純粹。
但在進入大學之後,接觸到不同省份、背景的學生。能很明顯感覺到,衡中學生身上的“應試化”色彩更重,個性化更少,對外界瞭解更少。
而這些遺憾的根源,我知道不能歸咎於衡中。應試教育下衡中是一種必然,首先有這樣的教育制度,之後才會有衡中,否則大家也不會選擇衡中模式。
如果給我一次重新選擇的機會,我還是會選衡中。
《“我終於想到一種感情來形容,
那就是噁心”》
楊曉普,2009級
985高校本科畢業,待業
提起衡中,我已經想不起具體的事情了,就剩一種不知道怎麼說的感覺。離開學校五年了,我終於知道,那種感覺是噁心。畢業後我再也沒有回過學校,保持聯絡的就只有高中的兩個同學而已。
我只能模糊記得,當時自己哭著喊著給媽媽打電話要轉學,從高一到高三,從來沒斷過。再後來高三生病缺了課,
《衡中七步學習法》 第63章 衡中畢業生評價衡水中學(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