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一百四十八章 帝國牢不可破 (第1/2頁)

陳家過河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二更

對於拿破崙訪問聖彼得堡,並且向俄國提供貸款這件事,法國國內報社立刻進行了鋪天蓋地的報道,生怕整個歐洲都不知道這件事。當然這些報道都是針對德國人的。但是拿破崙就是要鋪天蓋地的讓所有人知道,法國正在跟德國表現出友好的態度。而且還要在背地裡跟俄國在他背後勾肩搭背。

拍發電報的速度總是比拿破崙乘坐火車返回法國的速度更快,當他剛剛完成了對聖彼得堡的國事訪問並且踏上回程的路途時,還不知道柏林那邊已經炸開了鍋。

拿破崙對聖彼得堡的國事訪問是帶著財政部長過去的,大方針政策由他拍板定奪,但是牽扯到具體的細節問題還是由雙方的財政部長與大臣進行詳細的協商,畢竟是拿破崙上任之後,法國第一次與俄國合作,提供的經濟貸款並不多,也是為了測試法國人的償還能力。

“你認為這是一筆合理的投資嗎?”

拿破崙坐在火車上,望著窗外遼闊的平原。財政部長馬裡特坐在拿破崙的斜對面,幸虧法蘭西帝國的總統慷慨仁慈的饒恕了圭羅姆的背叛,才換來他們一家成為法國政府經濟鷹犬的資格。

“我認為這筆投資非常的划算。”

馬裡特指著窗外遼闊的平原說道,“像法國如此廣袤的國土,必須要有發達的鐵路線路來維持運轉,但是看看現在,俄羅斯只有為數不多的一些鐵路維持著龐大繁重的交通運輸。這是制約沙俄發展經濟的一大因素,法國提供的技術和資金,將來都會從俄國的利息與源源不斷的資源中彌補回來。”

然而再過八年,卡爾·本茨將會發明世界上第一個單缸二行程發動機。到時候將會掀起交通運輸的另一場革命,拿破崙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做準備。

甚至一場戰爭的最大因素在於運輸。

1914年,一個英國師每天僅需要27個車各類補給品。兩年後,給養、飼料等生活必需品的每日耗量仍為20車,而作戰物資特別是彈藥所需的大車增至約30輛。在野戰軍隊所需補給品總量中,糧草只佔一小部分,而且是很小的一部分。可想而知,連這一小部分需求都滿足不了的公路運輸隊根本不可能支撐軍隊的戰略運動。因此,運動戰在物理層面被判了死刑,陣地戰成了唯一符合邏輯的選擇。在陣地戰時期,一切補給都要靠鐵路完成,龐大的馬車隊只負責從火車站向部隊各部分發物資。

很多人認為裝甲部隊是終結塹壕戰的功臣,它使得軍隊能夠快速突破敵方防線進行縱深運動。事實上,壕溝和鐵絲網只是陣地戰的現象,由鐵路維持的補給才是陣地戰得以維持的原因。換句話說,依賴鐵路的戰爭只能是陣地戰,要想恢復戰場運動,比坦克更加核心的要素是汽車運輸。

拿破崙正是看中了這一點,所以才對法國境內的交通設施進行不留餘力的發展。如果有必要的話,他會在經濟危機爆發之後以代理人的身份收購卡爾·本茨的機器製造廠,並且由他負責製造汽車。

除了民用的發動機之外,軍工發展才是拿破崙最相中的專案。拋棄戰略和戰術不談,後庭是維持一場戰爭的靈魂與核心。

大約在四十年之後,當小毛奇實施施裡芬計劃時,不會被法國軍隊的動員力量嚇倒。

拿破崙自言自語的說道,“往好的方面想,俄羅斯的鐵路發達了,或許對將來那場糟糕的戰爭有稍微的改善呢。”

與意氣風發的拿破崙不相同的是,俾斯麥正在對國內愈演愈烈的感到惱火。他從未想過一個小小的天主教黨派居然發展成帝國議會第二大黨,

忍無可忍的俾斯麥終於出手,他指使法爾克加強國家對教會的管束,在俾斯麥指示下,法爾克提交了一份國家對學校監督的法律草案。然而普魯士上議院大多表示反對,連羅恩都是勉強贊成,俾斯麥以強硬的態度,透過的此法案。

強行透過法案是文化鬥爭的首戰。受溫德霍斯基金資助的《日耳曼尼亞》報紙大肆的渲染,法案在對梵蒂岡教皇提出警告後,將會有“結婚手續由教堂改至民政局辦理“,“向教會辦事業課以重稅“,“限制耶穌會等跨國教會機構“。

溫德霍斯試圖將所有的天主教議員爭取到自己的身邊,孤立俾斯麥,並且打算將他從宰相的位置上推下去。

名單在俾斯麥面前的,是溫德霍斯試圖與巴黎取得聯絡的書信。他認為威脅法國的機會到了,不服輸的法蘭西試圖透過干涉德國內部的文化鬥爭來顛覆新生的德意志第二帝國是不可能的。而德國的容克軍團將會給予法蘭西最強硬

《帝國法蘭西起點》 第一百四十八章 帝國牢不可破(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