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1/4頁)
暖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諉恐芏薊嶠蛹�迷又鏡募欽擼�⒊浦��啊妒貝�肥奔洹薄H綣�閬敫��徊劍�憔捅匭餚米約焊�廖取⒏��Α⒏�峽遙�喚黿鮒揮幸壞閭觳牛�比換掛�性似��鑾贍愕某は嘀檔眯湃危�蚴巧�舳���蚴悄愕募腋甘俏蛔噬釗聳浚�汲3;崞鸕驕齠ㄐ宰饔茫�既恍允遣蝗鶯雎緣摹��比唬�灰�閌且幻�按蟮摹⒉煌�蠶斕奶觳牛�淥�磺幸�鼐臀⒉蛔愕懶耍�惚厝換嵬延倍�觥�
尷尬的公共知識分子(1)
勞倫斯·薩默斯(Lawrence Summers,美國哈佛大學現任校長)直率得令人不適。在任克林頓政府財政部部長之初,他的快言快語與格林斯潘的含混不清同是華盛頓的一景。他將這種在華盛頓的最後歲月中有所收斂的習慣帶到了哈佛。這位哈佛新校長上任6個月內,先是批評了哈佛成績的高透過率,因為太多的學生得了A(天吶,這可是哈佛);接著他竟然在自由風氣濃重的校園裡大談“愛國”問題;然後他又開罪了美國黑人名教授康奈爾·韋斯特(Cornel West,美國著名社會學家,哈佛大學拉丁美洲研究系前教授),他批評康奈爾過於隨便給學生好成績,還幹了一些嚴肅教授所不屑的事,比如錄製一張說唱樂的CD,總是寫那些只被流行的《紐約時報書評》而非嚴謹的學術刊物評介的著作。
這場不斷升級的爭吵如今已經進展到“政治正確”、“保守派與自由派”、“多元文化”的高度,而多才多藝的韋斯特教授也要挾轉投普林斯頓大學。與此同時,芝加哥著名學者理查德·波斯納出版了《公共知識分子:一項衰落的研究》。在這部一出版即招致諸多非議的著作中,波斯納按照名字被引用率(基於報刊與網路)對知識分子進行了排名,其中基辛格為第1名,愛爾蘭詩人葉芝是第98名……除了排名本身令人驚詫、被人指責為缺乏資料基礎外,波斯納還得出一個令人不安的結論:學院知識分子比公共知識分子更值得尊敬。在波斯納眼中,公共知識分子是一群依靠媒體的知識人,他們依靠讀者而生存,因此他們常常會被市場逼迫迅速出版著作,為吸引注意力而妄下定論。相反,學院知識分子則由同行們提供判斷標準,他們更注重嚴謹性與真實性。波斯納承認,有很多傑出的學院派同時也是公共知識分子,比如羅素、薩特等,但這往往是由於他們在專業領域內不再有發展空間,才最終轉向公眾的。他們所倡導的那一套東西—和平、革命等的確也不需要太多的智力成分,它們更接近常識。
薩默斯校長與波斯納在一點上達成了共識:學者不應該熱衷於為公眾寫作,他們應該在自己的領域內繼續鑽研。而現狀也的確令人堪憂。在全世界範圍內,知識分子似乎正在陷入媒體圈套,他們熱衷於接受媒體的訪問,喜歡在公開場合發表演講,公眾影響正在取代學術影響而成為更重要的判斷標準。簡而言之,他們正在從象牙塔中走出而試圖進入明星行列。
這場由來已久的爭論的核心是:知識分子的職責是在於學術本身的追逐還是在於對公眾的解釋作用,這兩者間是否存在優劣之分。很顯然,這樣區分正像波斯納教授無聊的比較一樣,犯了一個基礎錯誤。判斷知識分子傑出與否的標準並非在於他是否身處學院,是為《紐約時報》還是為《美國經濟學研究》寫作,而是完全取決於個人的創造力。學院知識分子與公眾知識分子具有同樣的重要性,最傑出的人物永遠身兼兩職。愛因斯坦可以研究相對論,也會發表和平倡議書,愛德蒙·威爾遜一輩子依靠為雜誌寫作生存,卻成為美國最了不起的文學批評家,萊昂內爾·特里林在哥倫比亞大學教書的同時,還在為普通讀者推薦書目……
的確,公眾知識分子常常對自己並不熟悉的領域發言,比如文學與哲學出身的薩特偏愛談論政治,《紐約時報》的社論編輯常常對相隔萬里的主題發表見解,他們被批評為“不夠專業”。但正是這種不專業體現了公共知識分子的真正價值。
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想像不到今天知識分子的模樣。那個老人與鐵匠、麵包師交流對於世界、生死的看法,他無比自由,卻是人類最偉大的知識分子,因為他對世界充滿好奇並一直追問下去。知識體系的龐大與複雜使得“專業化”成為今日知識界的主流。而學術發明對於普通人來說,越來越像一個不可理解的怪物,他們開始拒絕理解日新月異的知識世界了。流傳在學院知識分子中的一個笑話是,一本學術書籍常常只有十幾個人能夠讀懂,作者們沉浸於只有自己人才能理解的語言符號之中。
但是,公眾知識分子卻瞭解如何將知識世界的進展解釋給
《新聞業的懷鄉病有多少頁》 第8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