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1/4頁)
大刀闊斧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那是1938年的事:本有堪稱“食在廣州”之譽的廣州,卻被侵華日軍破壞得百業凋零。有一個叫許彬的商人只好結束了酒樓的生意,在楊巷路經營“粥粉面”檔。因為以前炒粉都是用“溼炒”打芡的方法處理,有一天,生粉剛好用完,許彬要去日偽區購買,誰知日偽設卡不許通行,買不成。此時,有一名漢奸卻在店內要吃炒粉,許彬的父親許伯疇說沒有生粉炒不成,但那漢奸卻以為許伯疇耍他,竟拔出手槍威脅,執意要吃。許彬正好回來,見此,沒有辦法,只好進廚房燒紅鐵鑊,加芽菜將河粉炒好,再撒上熟牛肉應付了那漢奸。誰知那漢奸卻大快朵頤,以後每晚都來光顧。
那時,要掙幾個錢買生粉也不容易,許彬見這種炒法被人接受,也是求之不得,於是再在工藝上下功夫。一味“幹炒牛河”應運而生。許彬的“粥粉面”檔一時門庭若市。
抗日戰爭結束後,洞天酒家率先將這種方法引入筵席,這種廉價的街頭小吃便開始登上“大雅之堂”。
“八寶素菜”的傳說(圖)
“八寶素菜”是潮州素菜中的代表菜。該菜歷史悠久,遠在唐宋年間,潮汕一帶地區,已有人烹製類似“八寶素菜”一類的菜餚。“八寶素菜”用料講究,它主要用蓮子、香菇、乾草菇、冬筍、髮菜、大白菜、腐竹、栗子等八種植物性原料,經用上湯精心烹製而成。口感嫩滑、香味濃郁。該菜冠名“八寶”,可見潮汕人民對它的鐘愛和珍視。
“八寶素菜”既然是潮州名菜,在它的長期演變發展過程中,便有不少關於它的生動傳說。其中最有名的,應該是流傳於清代康熙年間的一則傳說。據說當時曾在潮州府城開元寺舉辦一次廚師廚藝大比試,參加比試的均為在潮汕一帶地區寺廟主理廚政的廚子。在比試中便有烹製“八寶素菜”這一項內容。
在參賽的眾多廚子中,有一位在意溪別峰寺任主廚的廚子,此人十分聰明,他深諳“八寶素菜”是一道素菜,但素菜一定要葷做,一定要用肉類去燉。素和葷結合起來,味道便濃郁無比,否則便清淡無味。但這次比試是佛寺內的比試,比試時是絕對不能攜帶老母雞、排骨、豬肉之類的東西進開元寺的。怎麼辦呢?這位廚子苦思良久,終於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在比試的前一天,他在自家中先用老雞母、排骨、赤肉熬了濃濃一鍋湯,然後把一條洗乾淨的毛巾放進鍋中煮,再把毛巾晾乾。第二天比試的時候,他把這條毛巾披在肩上,手提一竹籃,籃中盛著蓮子、香菇、冬筍、白菜等原料,走向開元寺。開元寺把門的和尚檢查了他籃中的東西,沒有發現有肉類的東西,便放他進去。
開始烹製“八寶素菜”這道菜時,這位廚子便把肩上的毛巾放進鍋中煮片刻,讓毛巾中的肉味全溶解到鍋中;再把毛巾取出。結果這位廚子烹製的這道“八寶素菜”獲第一名。
“素菜葷做”是烹製潮州素菜的關鍵,從這一傳說,我們可以看到在歷史上潮汕人民很早就掌握到烹製潮州菜的規律。
佛山名菜柱侯雞(圖)
此菜是佛山傳統名餚,已有近百年曆史,為清代佛山三品樓餐廳廚師樑柱侯所創制。
有一年,佛山祖廟舉行萬人超度亡靈廟會,三品樓等許多酒樓到停業前均已將所備菜餚乃至常用調料銷售一空。這時又來了幾位老顧客。為不掃客人的興致,柱侯師傅便答應一定為他們烹製道新菜。可店內僅有原油麵豉和上湯,柱侯便將店內自養的一隻雞宰殺,又將原油麵豉壓成豉醬,燒熱瓦躥,下油炒香豉醬,加入上湯,將雞用慢火煮熟,裝盤,用原汁調味上席。俗話說,“好飯不怕晚”。此菜一上席,幾位飢腸轆轆的客人便拍案叫絕。從此以後,“柱侯雞”便美名遠揚了。當時,三品樓的磨砂玻璃上還刻有“三品樓,三品樓,嘖嘖人言贊柱侯”等詞句呢。
鹽雞(圖)
此菜為東江名菜,是普通勞動人民創制的。相傳在300多年前,東江海邊鹽場離市場很遠,那裡的人買東西很不方便。鹽工們為了改善生活方便,便將買來的雞宰掉去內臟後用生鹽醃貯,這樣可隨吃隨取。用這種醃雞做菜,雖然鮮美之味差些,但有一種獨特的濃香味,更為可口。時間一長,這種吃法便終於形成了一套完美的烹調工藝,使此菜更受歡迎。據說,鹽雞還能補腎安神,治療癲癇病。惠州四季飯店曾有一職工患癲癇病,後連續食用鹽雞數只,一年後痊癒,多年未復發。
惠州梅菜爽口鮮(圖)
惠州梅菜是惠陽地區的著名特產。提起惠州梅菜,有的人大概還不知道;但一說起“梅菜扣肉”這道佳餚,品嚐
《美食中國冀味出保定》 第12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