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頁)
吻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做一個單身者好不好(1)
20世紀下半葉以來,單身以及單身連帶問題一直困擾歐美的社會學研究者,英國學者哈迪在《情愛·結婚·離婚》一書中用重要篇幅研究了單身者家庭後認為:單身已經成為歐美人一種不是婚姻的“婚姻”模式,選擇單身的人數逐年增加,迄今為止這個數字已經接近青壯年婚姻人口的50%。統計表明,1965年至1975年,在歐美離婚率上升高峰期間,歐美離婚率10年增加了3倍,1996年美國單身家庭佔全美國家庭總數的42%,1996年全歐洲單身人數為估計超過6000萬,1996年,美國夫妻離婚對數是120萬,是當年結婚夫妻對數240萬的1/2。
以上資料似乎說明的只是歐美髮達國家的單身問題,其實,單身現象不僅僅是歐美髮達國家的問題,也是一個世界性問題。非洲因為戰爭、艾滋病蔓延在過去的10年裡已經造成了數以千萬的單身家庭,而在亞洲,單身者家庭也在急劇增長。單身現象已發展成為一股世界潮流,來勢迅猛,已經造成了對整個社會生態的不容忽視的影響。過去,我們認為單身是歐美國家的一種社會現象,認為中國單身者的生活方式只是極少數人的選擇,或者只是人們從青年到成年的一個過渡性階段,所以整個社會並沒有將之當成一個需要重視的現象加以研究。現在,我們發現,我們在這方面處於驚人的無知之中,我們對越來越多的單親家庭中的孩子的教育感到束手無策,我們對越來越多的單身者引發的社會行為系統的改變也處於盲視之中。本章,我們將研究中國城市單身者的生存狀況。
他們——那些單身者——和主流社會融合在一起,表面看似乎沒有獨特之處,其實,他們和我們,生活態度和社會交往,以及其他很多方面都是有所不同的,只有深入他們的生活,才可能發現這一點。瞭解他們的工作和日常生活,瞭解他們的娛樂和休閒,瞭解他們的興趣和思想,瞭解他們的理想和追求,一句話,瞭解他們的思想和行為模式,是我們這一章的寫作目的。
絕大多數準備結婚的人可能都沒有想過“結婚好不好”的問題,只是大家都結婚,似乎結婚就是天經地義的事,順著這個慣性滑行,婚也就結了;而絕大多數的單身者卻一定想過單身好不好的問題。開始調查的時候,我們設計“單身到底好不好”這一問題時,我們自己也感到困惑,在這個問題上到底是單身者更有發言權還是已婚者更有發言權呢?許多未婚的單身者並沒有婚姻生活的經歷,他們對婚姻生活的看法大多來源於想象,許多已婚者也同樣沒有單身的經歷,他們對於單身的看法也一樣是來自於想象。但是調查中我們發現,已婚者大多傾向於將單身者的生活浪漫化,將之想象得出乎意料地美好,而單身者大多傾向於將婚姻生活妖魔化,將之想象得特別黯淡。就此,我們認為上述兩種人在此一問題上都沒有充分的發言權,所以,我們也選擇了有過婚姻生活經歷的單身者來研究他們的觀點。這些人,既有婚姻生活的真切體驗,又有單身生活的具體感受,他們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也許會有更為真實的內容。當然對於這部分調查物件,這裡我們也注意到了一個特殊的因素,他們大多數是在婚姻生活中經歷了失敗而選擇單身,他們對婚姻生活的看法可能更為悲觀,充滿了個人經歷帶來的偏見。不管怎樣我們儘可能讓這個問題的回答在讀者的眼裡顯得稍稍的客觀一些。 。。
做一個單身者好不好(2)
一、居所——我想有一個家
賈文麗,女,50歲,未婚,上海人,醫務工作者。
本來我是有房子住的,家裡住房比較寬裕,舊房子改造的時候給我單獨留了一間,地點很好,離市區中心很近。我沒有再結婚的原因就是人們說的挑得太多了吧,不過在20世紀70年代,我很年輕的時候,家裡成分不好,我是不容易找到好的物件的,我也不願意將就著找一個,後來年紀大了這事也就耽擱了。父母親頭些年還總是掛在嘴邊埋怨,後來也懶得提了。那間單獨的小房我只是去睡睡覺,平常總是和父母在一起。父母年紀老了,希望身邊有個人照料,而我也不習慣一個人單獨點火做飯,就這麼一年又一年地這麼過著,外人眼裡好像是和老人相依為命的樣子,其實就是害怕孤獨罷了。看著自己的同學和朋友結婚生孩子,孩子大了讀書上中學上大學,覺得他們真是夠累的,但是也覺得他們累得有樂趣。上班還好,有同事在一起談談天,一個白天一下子就混過去了。可是到了晚上,安置老人睡下了之後,一個人穿街過巷地往自己那一間小屋子裡走,心裡覺得好孤
《單身女王電視連續劇》 第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