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7部分 (第1/4頁)

莫再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胖實圖勰淘矗�隕���呶旅鵓�毯湍譚畚�鰨�虺�呶履癱V勢諼�180天左右,被稱為常溫奶,在營銷上突出方便和無汙染,並且以價取勝。

軍火商利樂(4)

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認為,強制性國家標準從未允許巴氏殺菌乳使用純鮮牛奶的名稱,傳統的巴氏奶企業為了保住自己的市場,尋求與常溫奶的差異,才故意把產品名稱變成鮮奶。因此,為了不讓消費者感到迷惑從而造成市場混亂,應該禁止標鮮。

反對方則稱,巴氏奶稱鮮是國際慣例,中國現行的所有法律及技術標準也從來沒有一條明文規定巴氏奶不準稱鮮。一旦禁鮮成功,許多乳品企業將可以光明正大地用還原奶來生產巴氏奶或者少收奶農的鮮奶,與此同時,一些從事奶粉買賣的利益團體的日子也將從此紅火起來。

一場禁鮮與保鮮的爭吵乃至爭鬥就此展開。

保鮮派指出,常溫奶只是一個過渡產品,而巴氏奶才是趨勢。

保鮮派指證《指南》出臺背後有陰謀。有關部門先是將國家原出臺的GB19301…2003的《鮮乳衛生標準》作了修改,將原來的生鮮乳改為鮮乳,同時在標準中增設了一條可致奶牛場和奶農於死地且根本無法執行的條款——不得檢出致病菌。接下來,《指南》又規定巴氏奶不準標鮮,而且規定還原奶可作巴氏奶原料。事實上這是為大量合法使用還原奶掃清障礙而鋪路。這樣連環佈陣,環節相連,環環緊扣。

2005年1月19日,五位院士專家聯名上書保鮮,關於鮮奶的爭執由此驚動了中央,*副總理做出批示:質檢總局和國標委就院士專家所反映和提出的有關《指南》的禁鮮問題,廣泛聽取專家和中國奶協的意見。

2005年2月2日下午,在國務院的督辦下,國標委組織召開了一場有衛生部、農業部、質檢總局、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中國奶業協會、三元、蒙牛、伊利、黑龍江乳業集團以及全國食品工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約40名代表參加的研討會,遵照*副總理的批示就院士們的上書進行討論。

雖然地方奶業協會負責人一直指控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與常溫奶企業勾結,但卻一直沒有有力的證據。實際上,在禁鮮令爭論的兩年裡,巴氏奶陣營已經受到了不小衝擊。巴氏奶所佔的市場份額下降到不足30%。2005年後一年半時間裡,除了蒙牛和伊利有增長外,巴氏奶陣營裡幾乎沒有一家企業有好的增長業績。

就在禁鮮與保鮮兩派打得不可開交之時,一個更大的陰謀論的說法開始流傳開來。

2004年12月下旬,北京、廣州、上海的三家報紙相繼刊出了題為《喝奶莫被“鮮”所惑》的一篇文章,未署名的這篇文章稱:“鮮”字是不能表明牛奶的營養品質和安全的。

有中國奶業大炮之稱的廣東奶業協會的王丁棉憤而追查——十餘年前多個權威機構就有巴氏殺菌乳營養價值高於超高溫瞬時滅菌乳(也就是常溫奶)的論斷,他本想了解是誰因為缺乏專業知識發出誤導言論,卻發現此文正是出自利樂的軟文廣告。

光明是與利樂最早合作者之一,但王佳芬對光明重要的供應商和“戰略合作伙伴”也頗有微詞,“我們無法容忍利樂把‘新鮮’和‘常溫’奶混淆起來,我們也抵制他們的行業壟斷和不負責任的產品傾銷。”

曾任中國奶牛協會繁殖專業委員會主任的魏榮祿記得,在2005年2月2日一次關於國家標準的閉門會議上,對於諸多抱著科學探討解決問題的老專家來說,這次會議讓他們非常不解的是,他們的資料袋中包含了一份以利樂高管個人名義撰寫的文字材料。

利樂完全有能力影響中國的常溫奶陣營。利樂已經在中國各主要牛奶及液體飲料廠家佈局了1000餘條灌裝機生產線,最要命的是,這些生產線只能識別利樂專供的包裝紙,而無法相容其他廠家的包裝耗材。雷認為,正是這種強制性的壟斷行為,讓利樂對中國的常溫奶企業有很大的話語權。

而作為巴氏奶包裝的主要提供者,美國國際紙業公司(IP)1994年才來到中國,在利樂無菌包的絕對優勢下,該公司將常溫包裝業務賣掉,專注於為純鮮液態產品提供新鮮屋包裝。

禁鮮令一旦實施,售價一直較高的巴氏奶將失去賣點,因此,IP被認為是王丁棉等禁鮮令反對者的背後黑手。實際上,IP先後與光明、新希望、燕塘和三元等巴氏奶生產企業結盟。其觸角已經逐步伸到利樂包裝的心臟地帶。

戰爭還會持續下去。

《蒙牛十年前的包裝盒》 第7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