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四十三章 高行周 (第1/3頁)

龍吟森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不過李晟基一行並沒有按照郭威的安排行事,他們放棄了觀瞻晉祠的計劃,直接過棧橋,再一路向北,在汾河河曲處草草參觀了一下竇祠,也沒有在思賢居住下,而是繼續向北。

虎北口。

茫茫呂梁山脈在太原北部、陽曲縣西部伸出了一個斜向東南的小枝,當地人稱為泥屯山,泥屯山與呂梁山之間形成一個開口的谷地,最寬處約五十里,谷地多為草坡,也有少量梯田,整個谷地的面積與太原城左近相差彷彿,目前是河東道最大的馬場。

李晟基一行沿著谷地走了一圈,心裡暗歎,整個谷地只怕有上千平方公里,容納幾萬人馬都不嫌擠。

谷地的出口即是虎北口,有汾河、淩水、泥屯水三條河流在附近,谷裡的飲水倒不虞缺乏。

探查完虎北口谷地,天色漸晚,一行人繞過泥屯山小枝的末端繼續往北走,終於在天黑前抵達陽曲縣城。

現在的陽曲縣城與後世建在開闊的平原上不同,而是建在泥屯山與東邊大汗山的最狹窄處,是太原的北大門、屏障。

在縣城住了一晚,一行人便繼續向北,在一個叫東皇村的地方穿過大汗山,蜿蜒西行,經盂縣回到了平定州。

回家後,李晟基草草休息了一晚,第二天仍然帶著鄭恩他們出發了。

這一次的目的地是潞州。

沿著山間谷地一路蜿蜒南下,過樂平,巡視了姚猛等人的騎兵訓練後突然想起了一件事,便讓契必信繼續帶隊訓練,讓姚猛跟著繼續南下,過鬆子嶺關,經和順縣,三天後抵達遼州。

眾人在遼州修整了一天,第二天繼續南下,過武鄉、襄垣,抵達潞州時已是第七天了。

“拜賀新年?”,昭義節度使府裡,一位約莫五十歲左右,身材高大威猛的老將手裡正拿著一張拜帖看著。

“請他們進來吧,不,我親自去前門迎接”。

這人正是現任昭義節度使高行周,他原本是彰武節度使,去年調到了潞州任昭義節度使,這也是李從珂“暗中佈置”的行動之一。

高行周,五代十國名將高思繼之子,說起高思繼,後世演義裡稱他為五代十國第一名將,號“白馬銀槍”,首創了“四季拳”。

而高行周之子,就是後世演義裡經常兄弟並稱的宋太祖趙匡胤手下大將高懷德,至於另一位兄弟高懷亮,不過是演義裡杜撰的。

賓主幾人敘過話後,高行周心裡隱隱有些激盪。這李晟基像李存勖也就罷了,他的一個手下,承天軍馬軍指揮使姚猛竟然跟他一位“故人”也有幾分相像,而他攜帶的武器更是印證了他的想法。

不過一見面就“切磋”武技不是他這個已過知命之年的老將應該乾的,腦海裡正想著,李晟基又把他的“賀禮”——一幅字獻上了。

說實在的,李晟基獻上這幅字時心裡非常忐忑,生怕對面這位猛將一言不合之下大打出手。

仍是兩幅紅綢寫就的“對聯”:

狹路相逢勇者勝

安可困守四彷徨

高興周見了這幅字,心裡確實不喜,你巴巴地大老遠趕過來為我拜賀新年,就為了送一幅字?難道我年輕時以勇猛著稱,就給我一個“勇”字?

不過此時的他已經把李晟基當成了李存勖的後人,不然朝廷如何派了親王、宰相給他祝賀婚禮,還讓他在平定州大張旗鼓地招兵買馬,聽說承天軍現有一萬多人,都超過他這個昭義節度使了。

昭義節度使目前僅下轄馬步軍八千人,其中馬軍三千,步軍五千。

而昭義節度使轄區可是河東道僅次於河東節度使轄區的大區啊,按照目前這趨勢,昭義馬上排到第三,不,第四了,他可聽說了,新任的建雄節度使張敬達可是按照馬步軍兩萬來配置的。

“賢侄,這是何意?”,高行周最終沒有忍住自己的火爆脾氣。

“高老將軍,您相信我嗎?”,李晟基按住自己忐忑的心情說。

高行週一想,你這是什麼話,你我初次見面,我如何信你,難道就憑你是李存勖的後人,朝廷的寵臣?

不過他到底是過來人,“當然相信”,他言不由衷地說。

“相信我,您今後用得著,不,很快就要用得著了”,李晟基湊近高行周輕聲說了一句。

高行周聽了,還以為當今聖上給李晟基有什麼神秘的旨意,關係到他,又不能明說,便不敢細問,鄭重其事地將字幅收下。

“聽說賢侄在軍中自創一拳,名曰軍體拳,能否……”,到底是

《墨唐txt下載全本小說網》 第四十三章 高行周(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