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近代,民族國家 (第1/3頁)
嬴政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四叔啊。”
元吉撣了撣嶽樂肩上的雪花,一指瑪爾琿,塞楞額,塞布禮幾個小子,“您的本事,得朝下傳啊。大清不是萬世無憂,是多事之秋,能把您世襲罔替的親王帽子摘了的,是承平日久啊!”
頓了頓,長笑一聲,“您的親王,是之乎者也來的麼?既然我大清是武夫當國,要的就是武運長久啊!”
嶽樂不知道怎麼回事,一點都不教兒孫兵法。
將門傳的兵法不是《孫子兵法》一類的兵書,那些書是給上卿,給文人看的。
將門傳的是觀天辨象,俯地察理的堪輿,是治軍行營,觀風望氣之法。
“風”是軍風,大風,觀軍望城的。
人騎過馬就知道,馬可以感受到騎手是否緊張,人緊張馬就不安。
軍陣也是這樣,撘眼一掃,什麼成色就八九不離十了。
是色厲內茬,繡花枕頭,還是驕兵悍卒,浮之色,誇之色,肅殺之色,是凝神,是欲戰,是動搖,是訓練有素的精銳,還是烏合。
軍陣都要認旗聽金鼓,敵方旗起,我方也在看,就看對方的反應。
軍是什麼軍,兵是什麼兵,陣與陣銜接如何,軍令是否通暢,大將一觀風便知。
古時“三軍”是一語兩詞,陣分左中右,前中後。軍分正軍,老弱之軍與輜重之軍,三軍。合在一起,才叫“軍陣”。
李自成的“老營”就是正軍,裹挾與沿途收攏的流民就是老弱之軍,負責輜重的隨軍家屬就是輜重之軍。
蒙古人打仗,同樣帶著部落民負責看管馬匹,照顧充當軍糧的羊群,那就是老弱與輜重之軍。
明軍同樣分家丁,戰兵,輔兵,民伕輜重。
滿洲的牛錄就是村,大仗就是全村三百戶老少爺們全上,連娘們都扛刀上陣,兵源能過千。
可其中白兵與馬甲,也就是滿洲八旗的正規軍,重甲步兵與披甲騎兵加一起,正軍就幾十個。
其他都是護軍包衣,包衣阿哈與老弱病殘。
滿洲八旗正規軍與護軍包衣上陣是一比二,馬甲是騎士,護軍包衣就是騎士侍從,不少無甲兵就是護軍包衣。
包衣阿哈與老弱病殘就是旗人中的弱民了,硬仗是靠不上的,就是人形牲口。扎個營,擦個甲,搬運個物資,打掃個戰場,幫白兵馬甲割個腦袋,扛點戰利品。
列陣的時候,就是站著舞刀舉旗嚇唬人。
這些包衣阿哈與老弱追殺潰兵可以,不少人會使弓,會騎馬,但不是弓兵與騎兵。弓馬近戰,衝鋒登城皆指望不上。
倒是能拿著火銃,擦擦炮膛,“嘭嘭”來兩下。
這時代的火銃大炮不是高技術兵器,是不會騎馬使弓,不能近戰的老弱專用!
一個佐領帶著幾十個披甲的戰兵,上千老弱病殘,包衣。死十幾個包衣,老弱,當沒看見,死個馬甲都心疼的哆嗦。
明軍一樣,只有領武將私人月例的奴僕家丁是披鐵甲的精銳,其他都是烏合。
填壕溝就是披著明軍爛襖的老農民上,打仗是絕對不行的,鐵騎一催就放羊。
明將的家丁與滿洲的包衣一樣,也是可以封官拜將的。李成梁的家丁查大受等,李如松的家丁李友升等,都積功至副總兵。
李成梁三千家丁可頂十萬明軍,縱橫遼東,努爾哈赤都不敢乍翅。
只不過後來李成梁的三千家丁,因日本關白豐臣秀吉入侵朝鮮,被李如松帶入朝鮮參戰,於碧蹄館一役,對陣毛利元就之子小早川隆景,立花宗茂,宇喜多秀家為總大將的日本軍,中伏,二千餘家丁盡數戰死。
就是失去了這些家丁,造成李如松後來討蒙古蠻部,被圍,身邊明軍無一援手,力竭戰死!
吳三桂就是憑著其父吳襄與自己加起來的六百家丁,號“三千”,穩坐山海關總兵。每回一看風色不對,帶著家丁就跑,至於其他部隊根本不管。
只要家丁在,豎起招兵旗,自有吃糧人,烏合要多少有多少。
只要家丁在,沒人撤的了軍閥的職務,被明朝皇帝撤了的都是家丁死沒了的,例如李成梁一支。
掏力的拼光了就被撤,跑了的只要家丁在,沒人撤的了,那誰會拼,誰不跑?
委員長時候的雜牌,之所以那麼喜歡跑,與明軍將領是一樣的,拼光了就被整編了,那誰會拼,誰不跑?
歷史就是一個輪迴,總會再次踏入同一條河流!
明軍與八旗雙方列陣開仗,就是看
《狩獵大叔的少女遊戲下載》 第三十九章 近代,民族國家(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