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217部分 (第1/4頁)

交通工具類:滄海一葉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氡�皇怯�反蠓潁��且允逃�分�擁納矸菖杏�誹ㄊ隆T謁緯躚怨儼⒉換鈐荊�庥腖尉偶且湟燦興�煌�2換鈐鏡比灰參奕�恕A醣叨�碩濟揮卸啻笫等ǎ�鑾曳氡��

或者其他人,還有那一個新進大臣受到趙匡胤重用?似乎也沒有。

潘美想不明白,別的不說,論是大治嶺南之功,自己這個女婿也當得到重用,而且女婿做事越來越沉穩,早不是當初讓人啼笑皆非的毛頭小子。或者說忌憚,宋九不是大將,就是治理政務理財上有所善長,這能忌憚嗎?相反的,不但不需要忌憚,象這樣的人才好任用。

潘美不平,宋九卻不是太在意。

他看到丈人了,忽然想到了一件事。

宋朝要對南唐動手,趙匡胤下了詔書,先讓曹翰領兵赴荊南,曹彬、李漢瓊領兵繼之。又以潘美、劉遇、梁迥同領兵荊南,荊湖轉運使許仲宣兼南面隨軍轉運使。第一撥走的人只是曹翰,其他人還沒有動身,這三道詔書只是一個任命與準備,並且有的大將還在外面,例如潘美。但之前,趙匡胤還是想招降李煜。在選使時趙匡胤看重了盧多遜的同門師兄弟李穆,心中有疑慮,說了一句:“李穆性至善,但除了起草詔書外並沒有做過其他事,朕害怕他不能勝任。”

盧多遜道:“李穆操德端直,臨事不以生死易節,仁而有勇者也。”

趙匡胤默然了,因為他想到另一個不要命的“仁者”。李穆到了江南後,差不多快說動了李煜。但這時南唐大臣陳喬出來阻止,說:“臣與陛下俱受元宗(中主李璟)顧命,今往,必見留,你的社稷怎麼辦?臣雖死,無以見元宗於九泉矣。”

張洎也反對。

李煜看到兩大心腹反對,又隨即改口,對李穆說道:“我委屈求全討好大國者,是讓大國放我們一條生路。今至此,只好拼命了。”

李穆只好最後勸了一句:“入不入朝是國主自己的決定,然而我朝兵甲精銳,物力雄富,非是你們能擋其鋒的,我勸你想清楚,不要將來後悔。”

說完,李穆騎馬回來,來回不足一月時間。

趙匡胤認為李穆辦得很好,沒有逼,沒有壓,只是講道理,但李煜沒有聽。這次出使也是宋朝最後一次出使,李煜投降更好,李煜不降也沒有事,趙匡胤讓李穆出使,一是為降,二是為師出正名!

江南兩大國主,錢俶無條件的投降,也沒有做錯,那叫識時務,雖後來死了,可錢家在宋朝很貴,繼續延續了錢家的輝煌,甚至到南宋。李煜也沒有做錯,難道孫權反抗曹操做錯了嗎?但李煜做錯的,既然反抗,就要做好反抗的準備,可他做了什麼一些事?但站在宋九角度,不是很喜歡,因為又要死很多人。

宋九對這件事不是太在意,此時的南唐非是李璟的南唐,李煜的南唐用什麼來抵擋宋朝的精兵猛將?他看到的是曹彬終於走向舞臺。原先也沒有多想,與他無關。頂多曹家幾個小子與他關係不錯。若不是女兒才出世,將來又不知如何,兩家結親他也歡迎的。直到潘美來到宋家,宋九才忽然想到一件可怕的事。

那就是北宋的厄運。

不說契丹與女真,西夏成了北宋的惡夢,僅說宋朝開國的諸將命運,李處耕貶到山東鬱郁而死,王全斌也不大高興,剛剛去世。曹彬不說軍事能力,且說德操還在潘美之上,在高梁河蒙受奇恥大辱。潘美做得也不差,無論在湖南或在嶺南,沒有做什麼惡事,甚至在自己帶動下,實施了許多善政,但在史上因楊業之死悲催了,又讓一個文人編了楊家將無限的醜化。

這是滅國之功臣的下場。

再到皇帝,趙匡胤將會死得不明不白,趙匡義中了箭傷而死,宋真宗是一箇中庸之君,雖得善終,還有一個澶淵之盟。宋仁宗是好皇帝,但一生數子早夭。直到宋英宗,中庸之君,弄一個濮儀之爭出來就死了。宋神宗雄姿英發,也沒有得好死。宋哲宗同樣不差,死得卻更早。若論皇帝之優秀,幾個朝代無一朝能及北宋這六君,除了滅國前的徽欽二宗外,就沒有一個皇帝算是差的。但是命運如何呢?

對史書宋九記得不大清楚,實際真算起來,只能說是五個皇帝不錯,宋英宗不算,他當政除了濮儀之爭再無什麼良政,相反的,他在與大臣們吵,韓琦與歐陽修一正一副兩個宰相,將宋朝財政捅了一個天大的黑窟窿,這才逼得趙頊急得上蹦下跳,與王安石強行變法。不過趙曙當政時間不長,僅幾年時光。

另外就是對宋真宗的低估,此人雄才大略遠非宋九所能想像的。後來不行了,那是因為一個許多人想像不到的真

《一品富貴茶葉罐》 第217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