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18部分 (第1/4頁)

交通工具類:滄海一葉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恩,沒有處執。

若大的馮瓚倒下去。

不上戰場作戰,真正治理之能,能文能武,馮瓚在宋朝幾千官員當能排進前十,甚至趙匡胤準備未來將馮瓚進入兩府。

潘惟德將事情說完,道:“九郎,你運氣好啊。幸好二大王笞了你二十下,不然這次你也會捲進去。”

宋九放下手中扳手,心中苦笑,若趙匡義真的是因為生氣笞了自己二十下,那才叫危險,又喃喃道:“馮瓚怎麼是二大王的人?”

他從巴蜀回來,有舊的丁德裕沒有提,沈義倫也沒有提,只說了四人的好話。曹彬,呂餘慶與康延澤以及馮瓚,此人從舒州到廬州再到梓州,一路走來。政績赫然,不是想做好官就能做好官的,做好官也要有本事。也有官員不貪的,但官卻做得一塌糊塗。還有的官員大貪特貪,然而百姓不恨。政績同樣蜚然,一邊貪一邊治理,兩邊都不誤。以馮瓚的政績,不用倒向那邊,早晚也會破囊而出,自己若有他那本領,何必倒,那個上臺都會用自己!

倒得沒理由啊。

潘惟德說道:“天知道呢,也許就象御史中丞劉溫叟那樣,二大王看他清廉,家貧,賜其錢帛,劉溫叟不收,二大王當著陛下面誇獎,二大王是好心,為國家推薦人才,陛下也不會怪。若是收了呢?收一回收兩回,心也許就攏了過去。”

宋九忽然一哆嗦,不要說站在局中,就是自己吧,開始看到趙匡義是害怕,也有些排斥,但現在應象在漸漸扭轉,肯定不會厭惡。甚至什麼時候產生變化的,自己都不清楚。

誰說趙匡義沒能力,憑藉這一手,又有幾個凡人能做到?

上面爭去吧,還不至於爭到自己吧。宋九又看著潘家三兄弟以及潘憐兒,問:“怎麼你們兄妹四人一起來了?”

潘憐兒拽著衣角。

潘惟德兄弟一個個低下頭笑。

宋九大喜道:“難道你爹爹同意了?”

“也不是同意,九郎,你有些麻煩。”

“什麼麻煩?”

正說著話,一個小黃門匆匆忙忙地進來,說道:“宋九郎在嗎?”

宋九站了起來。

“九郎,請接詔。”

宋九伏下接旨,也沒有其他的,詔書上只說了一件事,宋九要朝廷引進佔城稻,趙匡胤派人引進,這個沒辦法種在京畿地區的,只能種在荊湖與江淮之間,試種成功,而且產量不錯,趙匡胤特賜嘉禾一枚。

小黃門宣完旨,拿出一個盒子,盒子裡有一塊南陽黃玉雕琢的稻穗,它就是嘉禾,黃門說道:“九郎,恭賀啊。”

宋九匆忙對身邊的人說:“麻煩你到倉庫裡找到玉蘋,向她討要一錠金子過來。”

這是給小黃門的打賞錢,而且確實是要恭賀。

宋九讓趙匡胤引進兩樣事物,一個是西瓜,也就是寒瓜,郭四等瓜農發了一筆小財。有許多人在蒐羅種子,準備下年學習種植。這個意義也不小,每一樣產業出來,只要不是蠱惑人心,迷惑君王享樂,或者剝削百姓,它都會養活許多人。僅是這個寒瓜若是大肆種植,就能使十萬戶百姓脫離貧困。若是以後宋朝人口增加,養活的人更多。

宋九解釋過,不過能聽懂能想明白的人還是很少,代溝不同,思想也不同。

然而糧食在這時代是頭等的大事。

秋收漸漸上來,占城稻生長時間短,各地將產量報上來。它不僅高產,需要肥料量也少,而且不挑地。缺點也有,那就是口感很少,與宋朝已有的稻種相比,口感差了很多,更不及河南洛陽的和尚稻。

可這是一個還在吃粟吃豆吃野菜的年代,有多少平民百姓講口感?

各地試種的官員將其產量經過測量,有的達到兩石出頭,有的近三石,特別是潭州聽從宋九建議開墾出來的一些圍田,竟然有達到三石半的產量。這只是一季。因為其生長時間短,有的官員想到了能種兩季。另外還有一季冬小麥不算。

若是一個州縣上報的產量如此,也許說是官員好大喜功。但各州各縣報上來的產量都十分喜人,由不得不相信。

那個三石半也將許多官員嚇著,一季三石半啊,若是加上冬小麥,再勤快一點,施肥緊,豈不是要達到五石。古今往來有這個產量嗎?

普及肯定是普及,趙匡胤想到了宋九之功,宋九不要官。確實也不大好賜官,錢,那個琉璃賺得不要太多,自己能賞多少?想來想去,於是讓玉匠雕了一個稻穗賜給宋九。

民以食為天,有這根稻穗

《一品富貴茶葉罐》 第118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