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無有不準 (第1/1頁)
茶書金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朱雄英拿著府庫的單子百般斟酌,定下了三件物件。 頭一件是一杆毛筆,這杆筆的來歷可以追溯到元世祖忽必烈時期,筆毫用的是忽必烈於張家口狩獵時候,遇上一隻渾身雪白的小彪脖頸下的一撮毛。 而筆桿是當時恰值南宋樊城失利,賈似道割地獻城,賠給元朝的一批西域的玉石,選其中品相最好的一隻做成。 筆名文淵,當時的元曲大家關漢卿的親手題跋,著能工巧匠雕刻而成。 一般的毛筆,工期最長不過一個月,可光製作這一支筆,幾名工匠一起都要耗時半年之久。 正常人家得了這支筆,通常不是用來寫字的,也不捨得用這樣的筆寫字,都是當個工藝品收藏傳家的物件兒。 當年朱雄英的姥爺常遇春帶兵攻進了大都,在元庭皇帝內庫找到了這支筆。 而第二件是一把刀,是北元最後一位皇帝元順帝作為太子時,他爹元明宗送給他的成年禮。 刀名定疆,用繁體字刻在刀柄下方,刀柄四周皆以黃金鑄成,嵌以寶石,顯得十分奢華。 整把刀的個頭較小,還不足一尺見方,中看不中用的玩意兒,平常就當個禮器使用,顯擺用的物件! 也是常遇春北伐時候,從元朝府庫搶的,那時候朱標和常氏雖然還未成親,但已有婚約,常遇春琢磨著把這把刀送給未見面的外孫,也就順手帶了回來。 最後一件是個玩意兒,還是常遇春從北元薅的羊毛,具體誰的東西就說不出來了。 一個純紅木製作的小四合院,做的十分精緻,小門小窗都可以開啟,甚至可以看到屋子裡的擺設,院子裡還有個老者在品茶下棋,旁邊還有個驢在拉磨。 磨盤上澆點水,這頭拉磨的驢還能動換,跟後世的八音盒類似。 朱元璋問的,就是這個院子。 朱元璋這時候看著這個小房子,心裡正在想:叫什麼呢?拉磨的驢?朱磨?朱驢?朱下棋?不好聽啊! 突然一拍大腿:有了! “房屋一間是為楹,就叫朱楹!” “如何?” ‘這老頭取名兒這麼隨意的嗎’朱雄英正在發呆,卻聽見旁邊的碽妃已經反應過來了: “朱楹謝皇上賜名!” 碽妃很高興,不管是叫什麼名字,總歸是皇帝給取的,不像她大兒子,出生時候皇帝正在外邊打仗,七歲時才有了自己的名字。 朱標也在一旁笑著說: “丹楹刻桷、鑿楹納書,父皇意寓高遠,寄望深邃,兒臣自認不如!” 朱元璋滿意的點了點頭。 朱雄英算是看出來了:位高權重者,倒不是每每都能一語中的,搞得自己高深莫測,英明睿智一般。 分明是自己胡扯,下邊人卻總能翻遍典章古籍,找補回來。 正想著,朱元璋站了起來: “行了,咱就是過來跟你說說話,你這身子還不大方便,回頭咱讓太醫院琢磨幾個進補的方子,你先歇著吧!” “不用送了!” 朱元璋看了眼那把定疆刀,眼神稍微停頓了下,扭頭出了門。 “恭送陛下!” 回到坤寧宮,老爺子大馬金刀坐在椅子上,瞅了眼朱雄英,略帶幾分考教: “你倒捨得!” 那把定疆是前元太子的佩刀,你姥爺那殺才手快,先扒拉到懷裡,徐達跟他說看幾天都不成,說要留給自己的外孫。” “你這倒是大方,轉手送人了!” “嗨!”朱雄英倒了碗水給老爺子: “都是自家人,這算的了什麼!” “不說別的,就說四叔在北平和元人打仗的打的那麼艱難,咱們也不能因為宮裡的事兒讓四叔分了心!” “再者說了,咱們老朱家起家艱難吶,皇爺爺厲兵秣馬、宵衣旰食,不知道受了多少罪,才有了咱們家的風光!” “要是咱們老朱家人丁興旺,親情和睦,等咱們將來見了祖宗,也有個說頭,不能讓祖宗們說咱們不孝!” 一句話說完,朱標也是頻頻點頭,大感欣慰:不說別的,單憑這份孝心和仁愛,就足以證明自己平常的教導沒有白費,將來等雄英做了皇帝,至不濟也能是個守成之君。 自己這個兒子,長大啦! 而老爺子自己已經紅了眼眶,默默的擦了下眼角的淚水,一把摟過朱雄英: “好孩子,真是好孩子!” “咱永遠也忘不了那一天,天下之大,竟然沒有咱的半片容身之地” “上無片瓦遮身,下無點錐立足,四下望去,舉目無親!” “咱娘....咱娘死了,咱連個埋咱孃的地方都沒有!” “別說棺材,連片草蓆都沒....沒....是咱二哥,脫了自己的衣裳,給咱娘裹了裹身子.....” “咱...咱和...二哥.....咱和二哥用手刨了個坑給咱娘埋了!” “那天還下著大雨,咱就和二哥就一邊刨坑,一邊往坑外頭舀水....咱...咱...” 說到最後,朱元璋已經泣不成聲。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大明開局被朱元璋模擬人生免費閱讀》 第33章 無有不準(第1/1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