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部分 (第1/4頁)

兩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繁華有因:“漂”來的北京

如果你是位細心的人的話,就會很容易聽到老北京人們常說的一句話:“北京城是漂來的。”很多人可能都知道,當時產自南方的大米、絲綢、茶葉、水果等基本物質資料正是經由大運河“漂過來”的,使得京城百姓的正常生活得到了保障和豐富。但是知道那流光溢彩、莊嚴肅穆的故宮,那建築精緻宏偉的天壇,那風景如畫的頤和園……所有這些都與大運河有密切關聯的人卻不一定很多。無論人們知道與否,京杭大運河卻是一直默默地輸送著建設京城所必需的金磚、楠木等物料,孕育著眾多的名城古鎮,為溝通中國南北經濟、文化發揮了巨大作用。所以,即使有專家進一步強調說:“整個北京城都是從運河上漂過來的”,也沒有多少誇大成份。

但是,對於曾經在歷史上起過重大作用的京杭大運河,歷史學家們卻提及甚少,甚至有些忽視。誰曾想,當年京城的繁華與權貴生活的安適正是出自貫通南北的大運河輸送之功?所以,說京杭大運河是北京養家餬口的母親,一點也不為過。

即使在新時代的今天,不像長城因隨著防禦功能的減退而早已變成了名副其實的文化遺產,人們卻一直深受著大運河的恩澤,它仍是一筆仍發揮著功用的珍貴遺產,人們的日常生活行為依舊與它有著緊密的聯絡,也許正因為如此,人們對大運河的重要功用與地位反倒熟視無睹了。

這條世界上開鑿最早、全長約1800公里的河流,恰似一條綿長而又柔和的玉帶,它一頭繫著北京,一頭又連線著杭州,就這樣蜿蜒流淌了千百年。時光飛逝,風雲變幻,唯有它貫穿南北,橫亙古今,激盪著中華民族的勇敢和智慧,目睹了運河周圍發生的故事,如一首生生不息的民族讚歌。直到今天,河上川流不息的船隊仍然點綴、見證著運河的生命力。

人們常說,“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而從大運河對北京城的重要性來說,也完全可以這樣說,沒有大運河,就沒有北京城。

txt小說上傳分享

虎踞龍盤:棋盤結構的北京城

自從元朝定都大都以來,北京便成為中國的政治中心,並一直延續到明、清兩代,而明清的北京城也就是今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它是中國六大古都中唯一繼承首都地位的城市。在封建時代,它不僅是皇權至上的象徵,而且也是對外交流的形象代表,所以皇家會傾舉國之建築精英與財力物力來建造它,北京很自然地便薈萃了我國都城建設之精華,以至使其呈現出都城建築構造之典型格局與恢弘氣勢。

從整體構造來說,我國曆代的都城建設多以《周禮·考工記》為指導思想,所以大都體現出佈局整齊劃一的典型特點,北京城尤其明顯。眾所周知,明朝北京城計有36坊,其中,內城有28坊,外城8坊,而坊內外棋盤式的道路網路就是北京城交通體系的整體格局,雖然有個別的地方因為自然條件的侷限或歷史發展的要求而形成了一些斜街。

具體來說,內外城的街道格局,以通向各個城門的街道最寬,為全城的主幹道,多數呈東西、南北向,斜街較少,但內、外城也有差別。外城先形成市區,後築城牆,街巷密集,許多街道都不端直。通向各個城門的大街,也多以城門命名,如崇文門大街、長安大街、德勝門街等等。被各條大街分割的區域,又有許多街巷,根據《京師五城坊巷衚衕集》的統計,北京內、外城及附近郊區,共有街巷1264條左右,其中胡同457條左右。比較而言,以正陽門裡、皇城兩邊的中城地區街巷最為密集,達300餘條。這是由於中城地理位置優越,處在全城的中部,又接近皇城和紫禁城,人口自然稠密。

所謂的“坊”乃是對居民區的稱呼,就如同現在的××小區,坊下稱鋪,或稱牌。居民住宅就是典型的四合院。儘管清代北京的坊、街、巷、衚衕多有變遷和易名,但大體上仍然沿襲明代的規模。北京的市場沿街道佈設,但形成幾個主要的市場區。明初的市主要集中在皇城四門、東四牌樓、西四牌樓、鐘鼓樓,以及朝陽、安定、西直、阜成、宣武門附近。明初為了招商,在上述城門附近修建了民房、店房,稱作“廊房”。

由於明是在元大都的基礎上改建而成明北京的,所以儲存到今天,有幸成為了兩千多年中國封建王朝儲存下來的唯一都城,從而也成為我國古代歷史上最突出的都城範例。在北京城內分佈的紫禁城宮殿、太廟、天壇等都是現存最完整最宏偉的古建築群,也是表現院落式佈局的最傑出的代表。

其次是中軸線縱貫全城。關於中軸線

《圖說北京有多大》 第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