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251章 張麻子 (第1/2頁)

許不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正所謂暖飽思淫慾,飢寒起盜心。

寒風凜冽的冬夜裡,烏雲遮月,漆黑一片,伸手不見五指,一夥毛賊偷偷摸摸的潛進了清西陵,準確來說,是進入了光緒皇帝的崇陵範圍。

他們的目的明確且簡單,就是奔著崇陵裡面的寶貝而來,兵荒馬亂的年代,前朝皇室裡的大量陪葬品是所有人垂涎三尺的東西,而他們選擇崇陵,還有這樣的一種原因。

因為民間一直都在流傳,1338年的深秋,大清王朝最後一座帝陵,光緒皇帝和隆裕皇后的崇陵被盜,究竟是何人所為?至今都不得而知。

那個時候,保定府全域淪陷,日軍自從佔領了易縣以來,一直都對清西陵垂涎三尺、蠢蠢欲動。而光緒皇帝的崇陵,是不是被日本人盜掘,到現在都沒有蓋棺定論,以至於流言蜚語四處傳播,小道訊息到處流竄,市井街頭儼然成了傳播緋聞的絕佳之地。

傳言一,有人說光緒皇帝墓是被關外流竄過來的一夥盜墓賊發掘,盜走的金銀珠寶、琳琅滿目,名玩字畫,不勝列舉;

傳言二,有人說光緒皇帝的墓,是日本人聯合當地的一夥土匪強盜一起盜掘的,之所以要聯合,是因為日本人打不開地宮的機關,而土匪強盜多能人異士;

傳言三,更有甚者,說盜取光緒皇帝陵墓的一夥人,就是修建陵墓的工匠,皇帝安葬之後,他們是被封殺在墓室裡面的,可是他們早就多了一個心眼,留有機關暗道;

傳言四,還有人說,盜掘清崇陵的是當地的軍閥頭子熊膽彪,他要效仿東陵大盜孫殿英,發誓要把清西陵全部盜掘,不知道什麼原因,後來就不了了之了…

總之眾說紛紜,各抒己見,說什麼的都有。而軍閥頭子熊膽彪本來是盤踞在白洋淀地區的小軍閥首領,他是典型的牆頭草,兩邊倒,日本人打進來之後,他率部投靠了日本,現任河北警備廳廳長,人稱“熊司令”!

清西陵佔地面積800多平方公里,規模宏大,建築恢宏,坐落於易縣境內的永寧山下,這裡共有14座陵墓,包括雍正帝的泰陵,嘉慶帝的昌陵,道光帝的慕陵和光緒帝的崇陵。其餘都是公主王爺和阿哥的陵墓,嚴格遵循封建王朝的典章制度,錯落有致、大小不一,主次分明、不可越規。

自古以來皇帝的陵寢都是在位時期就開始修建了,而清朝的最後兩代帝王則與眾不同,光緒皇帝因為沒有實權,一生都生活在慈禧太后的陰影之中,生前竟然沒有修建壽宮。而末代皇帝溥儀,因為大清朝早已經滅亡,他接受了新中國的改造,死後像平民一樣葬在了八寶山。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十月二十日,38歲的光緒皇帝在瀛臺涵元殿含恨而終,更離譜的是,第二天慈禧太后也離開了人世。光緒帝一生坎坷,壯志未酬,最後在1913年,才和孝定景皇后入葬崇陵地宮。

而進入崇陵的這夥毛賊,大約有二三十人,是生活在易縣境內的地痞流氓,平日裡吃喝嫖賭、坑蒙拐騙,靠著巧取豪奪、收保護費營生,為首的老大叫做張麻子。

張麻子顧名思義,長了一副凶神惡煞的臉,兩眉倒豎、鼻若懸膽,鷹眼狼顧、燕頷虎鬚,性如烈火、聲若巨雷,一臉密密麻麻的麻子就像大旱天塌陷的坑一樣。

張麻子跟土匪強盜還是有一點的區別,土匪強盜乾的是殺人越貨,見不得人的勾當,而他們這夥人,頂多算是地痞流氓、小偷小摸,光天化日走在大街上,就像過街老鼠一樣,人人喊打。

話說張麻子帶著一眾兄弟,飢寒交迫、生存艱難,在這個青黃不接的大冬天,生財無門、掙錢無路,在一些小弟的慫恿之下,才想起了盜掘大清的皇陵。

俗話說的好,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生死關頭、存亡之際,張麻子也顧不了那麼多了,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在這兵荒馬亂的年月,就盜了清西陵又能怎麼樣?

可是馮師爺的一句話,又讓張麻子愁容滿面、不得開心顏。

馮師爺年逾花甲、瘦骨嶙峋,胡發花白、尖嘴猴腮,橫眉冷目、山羊鬍須,戴著一副圓形的老花眼鏡。

大清朝覆滅之前,他在縣衙裡面做了幾十年的師爺,知識淵博、閱歷廣泛,後來鬧革命以後就丟掉了鐵飯碗,幾經戰亂,差點餓死病死在抗戰期間。最終被張麻子所救,為其治病療傷,端茶倒水,感動的老淚縱橫,感激涕零,死心塌地的追隨在他左右。

馮師爺憂心忡忡的說道:

“張老大,雖說現在的清西陵沒有了往日威風八面的八旗護陵兵把守,可是皇陵的規模之大,機關重重,封

《白洋淀最大的魚》 第251章 張麻子(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