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 (第1/4頁)
瞎說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①日本參謀本部檔案,參外第201號第一·極秘。見南里知樹編:《近代日中關係史料》第2集,東京龍溪書舍,1976年版。
②故宮陸軍部軍學司檔。
北洋軍的地位及其本質
據練兵處和陸軍部的檔案資料統計,北洋六鎮官兵實額約有六萬八千人,加上北洋各陸軍學堂的學生總計也不過七萬人。但是,它在當時清軍中卻佔極其重要的地位。
首先,看它在全國新軍所佔的地位。清政府於1904年定出分省限年編練新軍三十六鎮的龐大計劃,但到1911年清朝滅亡前夕,只編成十四個鎮和十八個混成協,總計十七萬餘人。北洋六鎮約佔三分之一。而且,北洋六鎮以外的北方新軍,如江北第十三混成協,河南第二十九混成協,奉天第二十鎮等,或是由六鎮派生出來的,或由北洋軍官訓練編成的,直接或間接也受袁世凱控制,事實上在北方形成了一個以袁氏為統帥的龐大的軍事集團。而南方新軍,如湖北第八鎮及第二十一混成協,江蘇第九鎮,福建第十鎮,雲南第十九鎮等等,原則上都是各省督撫自行籌餉督練,餉缺械少,零星分散,操法也不盡一致,始終沒有形成統一的軍事集團。而且,由於許多革命黨人潛入軍中,甚至擔任了重要軍官,他們傳播民主革命思想,鼓動新軍不斷起義。清政府對南方新軍的忠誠極表懷疑,從而更加重視北洋六鎮。
其次,從新舊軍的比較來看。1905年後,從全國範圍說,舊軍主要有滿八旗、綠營和巡防營三大類。滿八旗共二十五鎮,號稱二十五萬,實際僅十八萬三千人,分駐於北京、南京、廣州、福州、西安、荊州等城市。除駐北京的神機營、火器營、健銳營、圓明園八旗三營等使用新式槍炮外,大都仍舊使用刀矛弓箭。旗營官兵為世襲制度,生而吃糧,頹廢不堪,甚至有的不識弓弩為何物,已腐化為一種專靠俸祿過活的寄生蟲。
全國綠營經多次裁減,到1905年仍有四十四萬四千人,據記載,“此種兵丁散駐各州縣,半皆其土著,平時絕不操練,槍械衣幟率皆黴敝不堪……無論不能應戰事,即捕揖盜賊亦難得力,甚有全營空額,並無此兵者”。①
1906年4月,清政府下令各省綠營一律改編為巡防營。巡防營是清末僅次於新軍的一支重要武力。它的一部分是1901年以後從綠營中“挑選精壯”陸續編成的,大部分則是由防軍和練軍改編的。自李鴻章鎮壓捻軍以後,湘淮軍等勇營駐防各省要地,稱為防軍。練軍是1901年以前由綠營中“選精壯”編練成的。所以巡防營也可以說是防軍和練軍之變名。巡防營由各省督撫提鎮統率,是地方的軍隊。如當時廣西龍濟光和陸榮廷,奉天張錫鑾和張作霖,以及張勳等人所統率的巡防營,都是這類軍隊。巡防營從舊軍中脫胎而來,軍官多是行伍出身,仍以統帶官的姓氏為旗號,但使用新式武器,練洋操。所以算是半舊半新式的軍隊。
新軍(主要指北洋六鎮),其階級本質和舊軍沒有區別,並且有些步營騎營也如巡防營一樣。是由防軍或練軍改編而成的。用人唯親和軍官吃空額等腐敗現象,依然如故。但是總的說來新軍較舊軍有了很大的變化:首先,表面上改變了舊軍“兵為將有”的情況,打破了舊軍以營官的姓氏為旗號的舊規。其次,各級軍官,尤其是中下級軍官,大部經過各種武備學堂長期或短期訓練,掌握了一些近代軍事技能。第三,舊軍各營所用武器十分龐雜,既有大刀長矛,也有洋槍洋炮。新軍禁止使用刀矛,裝備完全近代化。如北洋各鎮都裝備有近代大炮,除第一鎮步兵使用日本製造的麥及槍外,其餘五鎮都用1888年式毛瑟槍,帶刺刀。軍服為藍色(後改為土黃色),仿歐式,標紅色徽號。軍官在帽沿上加標軍階級別。表面看去整齊劃一,與組織渙散、缺乏訓練、衣冠不整的舊軍比較起來,迥然不同。因此,當朝權貴們一致把新軍視為擎天柱石。
需要指出的是:北洋六鎮之所以能如此迅速地編成,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當時在我國東北發生了日俄戰爭(1904…1905),北洋處於第一線。清政府命令袁世凱“於奉直邊要各地方”,“統籌佈置,派兵嚴防”。②袁即打著保衛“畿疆”的幌子,要戶部籌餉,大肆擴軍。如1906年,清政府的軍費開共三千五百萬兩,除五百萬用於海軍外,在三千萬陸軍軍費中,用於北洋六鎮及各學堂的約佔四分之一。③但是,以“御外侮”為名,動用全國財力建立起來的這支軍隊,實際上並不是一支國防軍,而是一支壓迫國內人民的軍隊,進行內戰的軍隊。這支軍隊從創立到滅亡,從來沒有對侵略中
《袁世凱傳誰寫的好》 第14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