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27部分 (第1/4頁)

匆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ǎ�侵洩�酃�貧卻憂厥薊勢鷚恢背中��20世紀的一個主要因素。不過,考試製度還有另外一面。由於它是以只承認一家學說為基礎,這就產生一種頑固的正統觀念,並引起一部分知識分子的傲慢,而這些東西正是若干世紀後中國隨西方的入侵而敗落的一個原因。

雖然中國跨入近代以後由於科學和工業的落後而受到極大損害,但在漢時期,中國的情況則完全不同。那時,中國在技術上與歐亞其餘地區並肩而行;在許多領域還處於領先的地位,並一直維持到最近幾個世紀。在漢時期的數百年間,中國最重要的發明有水力磨、可大大提高馬的使用效率的馬肩軛、鑄鐵技術、造紙術和陶器上釉術。破布製成的優質紙從約公元100年起就有了,並很快取代了書寫用的笨重的木片和竹條。但是由於紙不象木片那樣經久耐用,而且它早在印刷術發明之前很久就有了,所以不能不有悖常理地認為,某些書的散失應歸咎於紙。雖然造紙術這一偉大發明對後世來說具有無可估價的重要性,但從儲存中國文學作品的角度看,這一發明也許過早了。不過,最終使瓷器得以產生的陶器上釉術的發明是一個純粹的福音。那些上釉陶器不僅達到藝術創作的水平,而且從講究衛生出發也是一大進步;因為光滑的瓷器比從前使用的粗糙的陶器或木製器皿更易保持清潔。

漢時期在文學方面的卓越貢獻主要表現在撰寫歷史上。歷史著作是一個指望用過去的經驗來指導現在的民族所歡迎的。中國的五部儒家經典(《詩》、《書》、《禮》、《易》、《春秋》)裡包含有大量的各種史料。但是公元前1世紀時,出現了一部其內容比那時以前的任何一部著作都要全面、複雜得多的歷史著作。

這部歷史著作就是《史記》。《史記》是父子兩代人合寫的,不過通常認為原作者是兒子司馬遷,因為他寫了這部書的主要部分。司馬遷作為朝廷的史官,有博覽國家所藏圖書和檔案的權利。此外,他還廣泛地周遊了全國各地,周遊期間,利用了各地藏書樓的資料。所以他撰寫的這部史書與其說是一部有獨創性的著作,不如說是一部所有他能接觸到的史料的彙編。只是在撰述他所處時代的各種事件和人物時,他才表達個人的看法,寫出有獨到見解的歷史。正如他謙虛地解釋的,“我的敘述僅僅是使過去傳下來的材料系統化。因而,不是創作,只是如實地表述”。

這種方法有明顯的不足,尤其是使作品缺乏在早期歷史學家如希羅多德的著作中常可見到的戲劇性和前後統一的風格。不過另一方面,它確也為後世收集和儲存了取自當時的圖書和檔案的數量驚人的史料。《史記》總共約150萬字,實際上是一部綜合性的通史。它共有130章,包括編年史、清王朝年表、漢朝名人傳記和有關禮儀、音樂、占星術、天文學、經濟、外國風土人情等的各種論述。後來的中國史學家對司馬遷都很推崇,照搬他的方法,所以,中國綿延幾千年的編史工作留下了其他任何國家所望塵莫及的大量史料。

所有的中國史學家也都相信“天命”這一觀念。他們認為皇帝只要具有公正、仁慈和真誠這些美德,就可以上帝代表的身份進行統治。當皇帝不再表現出這些美德,並施暴政於國家時,他就會被自動地剝奪天命;那時,反對他的叛亂就不是一種罪行,而是上帝藉助反叛者給予他的懲罰。因之,中國史學家雖然常意識到促成王朝衰落的各種社會和經濟的因素,但總認為這些因素與他們所相信的一個更為根本性的因素——統治者是否具有合格的道德品質——相比,處於次要地位。於是,中國的編史工作傾向於彙編各種原始資料而不是讓史學家本人對各種問題提出自己的分析。而史書的組織結構則是建立在根據天命的作用所解釋的諸朝代的盛衰興亡這一基礎上。

五、帝國的衰落

人們歷來把中國歷史解釋成是一再重複的王朝迴圈史,這一傳統的說法掩蔽了某些時期在迴圈表象背後發生的一些根本性變化。當然,諸王朝的興亡確是呈迴圈式。凡是王朝的創立者總是一個有才幹、有魄力的活動家,但是幾代以後,在宮廷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其子孫後裔,很可能變得軟弱無能、放蕩不羈。雖然有時會出現一個強悍的統治者或一個能幹、忠誠的大臣來設法阻擋這種墮落,但總的趨向是朝下坡路走,直到成功的起義推翻王朝,重新開始大家所熟悉的迴圈。

不過,比王朝迴圈更為根本的是所謂的經濟管理的迴圈。這種迴圈是從每個重要王朝剛建立時所共有的安寧和繁榮開始的。社會安定的恢復導致人口的增加和生產規模的擴大,從而相應地使收入增多、國庫

《全球通史為什麼以1500年為分界線》 第27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