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23部分 (第1/4頁)

冬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哪輳��冶換佟J�四輳�亟ㄓ鄺∮閔健! �

第四部分教育志(1)

連橫曰:嗟乎!自井田廢,而學校息,人才衰,朝廷之所以取士者,唯科舉爾。夫科舉非能得人才也,而人才不得不由科舉,故以管商之政治,仲舒之經學,相如、子云之文章,苟非一入主司之目,亦終其身而不遇。是科舉非能得人才也,又且抑遏之,摧殘之,蔀其耳目,錮其心思,使天下英雄盡入吾彀,而精捍者亦不敢與我抗,而吾乃可無憂。故學校之設,公也;科舉之制,私也。以私害公,霸者之術也。古者量人授田,一夫百畝,八口之家,可以無飢。設為庠序以教之,八歲入小學,學六甲、五方、書計之事,十五入大學,學先聖禮樂,其秀異者移鄉學於庠序,庠序之異者移國學於少學。諸侯歲貢少學之異者於天子,學於太學,命曰造士。行同能偶,則別之以射,論定然後官之,任官然後爵之,位定然後祿之。故古之取士也寬,其用之也嚴;後之取士也嚴,其用之也寬,人才何得而見之哉?

臺灣為海上荒島,靡有先王之制也。荷蘭得之,始教土番,教以為隸而已。領檯之三年,乃派牧師佈教,以崇信基督。其時歸化土番,曰新港,曰目加溜灣,曰蕭壟,曰麻豆,曰大目降,曰大傑顛,各設教堂。每逢星期,眾皆休息,群集於此,禱福講經,以是從者日多。永曆二年,各社始設小學,每學三十人,課以荷語荷文及新舊約,牧師嘉齊宇士又以番語譯《耶教問答》及《摩西十誡》,以授番童,拔畢業者為教習。於是番人多習羅馬字,能作書,削鵝管,略尖斜,注墨於中,揮寫甚速,凡契券公文均用之,故不數年而前後學生計有六百人。然其所以教之者,敬天也,尊上也,忠愛宗國也,故終荷蘭之世,土番無反亂者,則教化之力也。延平克臺,制度初建,休兵息民,學校之設,猶未遑也。永曆十九年八月,嗣王經以陳永華為勇衛。永華既治國,歲又大熟,請建聖廟,立學校。經曰:“荒服新創,地狹民寡,公且待之。”永華曰:“昔成湯以百里而王,文王以七十里而興。國家之治,豈必廣土眾民?唯在國君之用人求賢,以相佐理爾。今臺灣沃野千里,遠濱海外,人民數十萬,其俗素醇,若得賢才而理之,則十年生聚,十年教養,三十年之後,足與中原抗衡,又何慮其狹小哉?夫逸居無教,則近於禽獸。今幸民食稍足,寓兵待時,自當速行教化,以造人才,庶國有賢士,邦以永寧,而世運日昌矣。”從之。擇地寧南坊,面魁斗山,旁建明倫堂。二十年春正月,聖廟成,經率文武行釋菜之禮,環泮宮而觀者數千人,雍雍穆穆,皆有禮讓之風焉。命各社設學校,延中土通儒以教子弟,凡民八歲入小學,課以經史文章。天興、萬年二州,三年一試,州試有名者移府,府試有名者移院,各試策論,取進者入太學。月課一次,給廩膳。三年大試,拔其尤者補六科內都事。三月,以永華為學院,葉亨為國子助教,教之,育之,臺人自是始奮學。當是時,太僕寺卿沈光文居羅漢門,亦以漢文教授番黎。而避難縉紳,多屬鴻博之士,懷挾圖書,奔集幕府,橫經講學,誦法先王,洋洋乎,濟濟乎,盛於一時矣。

清人得臺之後,康熙二十二年,知府蔣毓英始設社學二所於東安坊,以教童蒙,亦曰義塾。其後各縣增設。二十三年,新建臺、鳳兩縣儒學。翌年,巡道周昌、知府蔣毓英就文廟故址擴而大之,旁置府學,由省派駐教授一員,以理學務。而縣學置教諭,隸於學政,其後各增訓導一員。然學宮虛設,義塾空名。四民之子,凡年七八歲皆入書房,蒙師坐而教之。先讀《三字經》或《千字文》,既畢,乃授以四子書,嚴其背誦,且讀朱注,為將來考試之資。其不能者,威以夏楚。又畢,授《詩》《書》《易》三經及《左傳》。未竣而教以制藝,課以試帖,命題而監之作。肄業十年,可以應試。其聰穎者則旁讀古文,橫覽史乘,以求淹博。父詔其子,兄勉其弟,莫不以考試為一生大業,克苦勵志,爭先而恐後焉。舊制:三年兩試,一為科考,一為歲考。康熙二十五年,福建總督王新命、巡撫張仲舉奏準,臺灣歲進文武童各二十名,科進文童二十名,廩膳生二十名,增廣生如之。歲貢以廩生食餼為先後,年貢一人。將試之時,童生赴縣投考,書其姓名、年貌、三代籍貫,廩生保之。皂隸、廝養、倡優、賤戶之子不得試,有其人者,諸生逐之,廩保同坐。臨試之日,知縣入考棚(考棚亦曰校士院),點名給卷,扃門而試,兩文一詩,日瞑乃出。考官校其上下,數日發榜,而覆試之。遞次而減,以至終覆,乃移之府。各縣俱集,制亦如之。臺灣隸於福建,以分巡道兼理提督學政。雍正五年,

《臺灣通靈大師對高以翔的評價》 第23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