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 (第1/4頁)
不受約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情形似乎並不在實際收穫,只在乎那點趣味。
通常,市河兩岸不出百十步必定有座石橋,整個老街各色橋樑有超過幾十座之多。所謂“水流曲曲樹重重,樹裡春山一兩峰。”、“ 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欄三百九十橋。”
橋既多,形式不同造型各異。到了一座叫做大濟橋的,往西就是中大街,一里多路,七八米寬,是老街上最為氣派繁華的商業街了。大濟橋往東,則是一條叫做太平弄的窄巷,巷子頂頭就是鎮上的第一小學。
相比之下,我家居住的鹹塘南邊與市河北面那邊的區別仍然是,我家這邊平房為主,很少樓房;市河那邊基本都是兩層的樓房,平房極其稀罕。
第一章 老街上的專業街(2)
老街不只是一條街,還有很多專業街。偏偏小時候我沒怎麼留心。一旦留校任教,還是端經濟管理這碗飯,難免生出點刨根問底的興趣,想著故里專業街的究竟,慢慢像是理出了點頭緒。
專業街上那些店,基本是手藝作坊形式。一般是前店後宅或是下店上宅、外店內宅。商業經營和居家生活兩不誤的佈局。不僅可以節省開銷,生產和生活照顧比較周全。
店家主人大多自有一技之長,如果孩子年幼一時接不上手,也會招一兩個學徒。但是,學徒的基本要求並不是聰明伶俐,講究的即便不是牽絲攀藤的親戚關係,也一定是關係良好的熟人朋友。據說,這樣有利於店主對其的約束。
資料顯示,這同17世紀的英國和18世紀初的法國家庭手工業非常類似。當年,英法兩國的手工業作坊大多采取生活勞作地點不分的樣式。
主人在自家住宅開設工廠,學徒住在店主家裡。形成了倫敦和巴黎商人和工匠房屋的特殊格局,低層是鋪子,上面是主人住房,或者前面是鋪子後面是住房的形式。這一對比,也讓老街專業街有了點世界大同的總趨勢。
徒弟滿師,也有選擇繼續在師傅家幫工的。幫工雖然是勞動謀生,但並不具有現代契約意義上的僱傭勞動關係。來去比較自由,一旦確實找準了合適的時機,徒弟外出自立門戶者也還是可以相當常見的。這時,師傅就有點甘做人梯的業務孵化器味道,專業街就此慢慢成型了。
老街上有很多的專業街。
竹行街,顧名思義可知,這街上全是竹器店;衣裝街,街上鱗次櫛比的是一家家裁縫店;還有油車弄,油車是榨油機,為農民油菜籽、花生等榨油代工。一旦夏初秋季田間收成,油車弄機聲轟鳴,油香四溢,一片繁忙熱烈的商業景氣。
最比較名不副實的大概數船廠街。船廠街坐落在青龍道觀河對面,鹹塘拐角處的一塊空地上。有時確實可以偶然見到一兩條小木船趴在那裡被建造。但是,由此往北一直到鑰匙橋堍,幾十公尺長的街面,好像並沒有第二處哪怕是修船的。這就令船廠街格外可疑。估計船東老闆曾經確實輝煌過,趁勢將整條街如此這般地命名。類似現今某些企業,一旦財大氣粗錢沒處使喚,就將周邊路橋命名,作為廣告助威的那點算計。
開始,我對於那麼多的同類業態在一條街上展開有點詫異,會不會形成爭搶客戶、低價傾銷,乃至抄襲模仿、偷工減料等等現今屢見不鮮的惡性競爭場面。
至少,在我們小時候眼見和現有手上的資料看,類似擔心比較多餘。
在相當長的歷史階段,老街上的那些專業街,始終可以維持理想的繁榮景氣。
進一步理解,也是老街手藝人的高明之處,店多成市。
這個市,並非有限的當地需求物件。無論是老街方面的那一條專業街,這店面多寡常常可以與其輻射的商業範圍正相關。
以竹行街為例。那麼多的竹器店,其竹器產品並不是僅僅以老街當地居民為消費需求物件的,可以拓展到一個包括而並不侷限於老街的更廣大範圍。
而且,即便這同業竹器的不同店家,手藝有好有差,產品價格也高地不一。這也沒關係,供求差別通常總是與不同的消費需求吻合的,不同產品的價效比供給,形成不同層次的需求者。這就使我想起古典經濟學的代表人物之一薩伊那著名的“供給創造需求”定理。其實,有效供給不僅可以創造了需求,甚至還有利於形成最佳化了的產業鏈條和市場形態。
仍然以竹行街為例,一旦竹器作坊成市,那些上游的原料供應者也會趨之若鶩,由專業街所有竹器店集合形成的規模原材料需求,對原料供應者難免具有異乎尋常的吸引力。於是,價格優勢就可以特別明顯,這一點,獨門獨戶的
《浦東老街的地址》 第4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